桐城市黃甲鎮:茶樹套種“以短養長”

2020年05月09日11:17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春雨貴如油”。連日來天氣多是夜裡下雨早上停,對於栽種茶苗來說再適合不過,白天種下晚上就能得到雨露滋潤,成活率大大提高。黃鋪村80%的土地都用來發展茶葉,剛結束植物休眠期,便要開始搶抓農時栽新苗。

家住道爬嶺村民組的貧困戶伍先中,今年79歲,患有肢體殘疾,行動不便,家中妻兒均為精神殘疾,原本就一貧如洗的家庭因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生活比常人更加艱難。不久前領了一些茶苗,伍先中體力有限,眼看就要錯過最合適時節,村扶貧工作隊來到了家中幫忙。

“伍老您上了年紀,干活也要注意身體,重活累活就不要做了,這些茶苗可以種在您家油菜地裡,茶葉需要生長三年才能完全採摘,這期間油菜每年可以照常豐收,一舉兩得。”扶貧專干章維淳邊栽種邊說道。章維淳由桐城市林業局派出,對茶葉栽培管理技術有一定了解,茶園間作套種合適農作物,可以充分利用和延長作物生長季節,達到一年多熟、一年多收的作用,在有限的土地面積上增加種植收入。

近年來黃鋪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茶葉種植,同時科學化推廣“以短養長”產業路子,鼓勵茶農在茶葉地裡間作套種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生長周期短的作物,促進生長空間和營養共享上互補,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收。

黃鋪村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在做大做強茶產業的同時,有效提升土地附加值。“我前幾年種了3畝茶葉,套種了2畝油菜,茶葉收入6000余元,油菜榨油又能自家食用。今年身體不大好需要多休息,打算把土地流轉到合作社,既有流轉收入還有分紅收入呢。”板灣組貧困戶胡友華說。據了解,該村每畝可產干茶10公斤以上,通過合作社收購帶來經濟效益7000元左右,茶葉套種的蔬菜在收成時候用於自家食用、農產品加工或家禽喂養,減少開支增加家庭收入,在提升茶葉地管護質量的同時,實現多產業聯動共贏。(湯珺瑤)

(責編:歐愷、金蕾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