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小康看安徽”系列報道

臨南村“第一書記”王西川:從0到40萬元的幸福“蝶變”

2020年05月08日10:37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人民網淮北5月8日電(周坤)“我剛來到臨南村時,村集體沒有一分錢的收入,貧困戶沒有脫貧措施,沒有產業支撐,我是真正從零開始。”盡管時間已過去近三年,但說起剛到村裡時的窘境,安徽省淮北市濉溪臨渙鎮臨南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長王西川仍記憶猶新。

對比過去,現在的臨南村可以說是發生了巨變:水泥硬化的道路直通每個村民家門口,在上百畝的中草藥種植基地、服裝廠、襪子廠、紗布廠,一片熱火朝天工作的場景。“能讓老百姓安居樂業的前提是,村裡有收入了!”王西川說。

臨南村,是一個很普通的皖北農村,全村1109戶4334人,沒有什麼得天獨厚的優勢和資源,為什麼發展的疙瘩就解開了呢?

臨南村的中草藥種植基地,王西川正在看著中草藥種植情況。周坤攝。

“苦藥材”種出“甜生活”

2017年10月來到臨南村后,王西川多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和多方征求意見,充分掌握村情,研究制定了臨南村脫貧攻堅兩年規劃,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參與脫貧攻堅,勾勒出了一幅興產業、促發展、助脫貧的美好藍圖。

在人均耕地不足一畝半,一家一戶生產模式結構單一,農產品科技含量低的大背景下,王西川帶領駐村工作隊經過多次實地考察項目和市場,以“一村一品”項目政策為依托並結合本村實際情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通過流轉土地,創建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貧困戶入股,全力發展中草藥種植。

“去年,中藥材種植基地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23萬元,同時,每年可帶動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80余戶及村內剩余勞動力200多人就業務工,確保貧困戶穩步增收。年終,合作社貧困戶還可以參加入股分紅。”王西川說。

看著眼前長勢喜人的紅花、芍藥等中草藥,王西川告訴記者,兩年后,這裡將變成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特色種植、旅游觀光的扶貧產業園。

在臨南村的扶貧車間,王西川關心正在工作的貧困戶。周坤攝

成為年輕人“希望的田野”

“村裡基礎薄弱,因此要發展,除了挖內潛,還要借外力。”這是王西川駐村三年總結的經驗。

為加快經濟強村建設,王西川想到利用閑置原毛庄小學改建臨南村扶貧車間,租給服裝廠收取租金。此外,盤活原臨南小學廢舊校舍租賃給養老機構收取租金、在老舊校舍內建設光伏發電站……一個個項目的落地,每年都為村裡帶來10多萬元的穩定收入。

與其他村的扶貧車間多為老年人務工不同,走進臨南村的扶貧車間裡,除了個別貧困戶之外,大部分是年輕人在工作。

“在扶貧車間掙的錢,不比在外面少,所以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回鄉工作。”王西川表示,今年還要再建一個扶貧車間,讓年輕人“歸雁”筑巢扶貧車間,讓農民有了新盼頭,也讓農村有了新活力。

經過近三年的時間,臨南村解開了無力發展的疙瘩,村集體經濟收入從0到40多萬元,村裡的公益事業不斷得到發展,路、水通了,路燈也亮了。過去了無生氣的村,已煥發出了生機和活力,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讓年輕人在家門口找到“希望的田野”。

(責編:關飛、郭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