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堂特殊的“雲端”思政課 老師都講了啥?

汪瑞華

2020年04月24日09:48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4月23日下午,“同上一堂戰‘疫’思政大課”安徽專場由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廳與人民網聯合推出,安徽120萬大學生在線觀看。

課堂上,五位主講嘉賓緊緊抓住戰“疫”思政工作的切入點,充分用好戰“疫”鮮活素材,上好特殊時期思政課。時長100分鐘的課堂,巧妙地化疫情之“危”為育人之“機”,讓在線聆聽的學生不時在屏幕下方留言點贊,紛紛表示:干貨滿滿,受益頗多。

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曲建武:愛國要從身邊做起

身為高校老師的曲建武,有著多重身份,他不僅是最美奮斗者,還是全國道德模范,也是時代楷模。

課堂上,曲建武以《做新時代愛國的大學生》為題,從魯迅先生的“自古以來,我們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開講,結合自己數十年從教經歷,將一腔愛國情懷娓娓道來。

曲建武表示,作為新時代大學生,一定要從理論上認識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紅色政權是從哪裡來的?新中國又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在他看來,隻有厘清上述問題,才會倍加珍惜中國共產黨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做理性的愛國主義者。

“新時代大學生要堅定理想信念、要刻苦學習、要不怕困難敢於投身實踐,愛國不是喊口號,而是要從身邊做起,從幫助周圍同學的點點滴滴做起。”曲建武說。

安徽馳援湖北醫療隊領隊汪天平:我從疫情一線來

作為安徽馳援湖北醫療隊領隊,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所長汪天平通過身邊人說身邊事,圍繞“武漢一線戰疫人員講述戰疫故事”的主題,和同學們分享了自己在疫情一線65天的經歷、病房裡的故事、生離死別的考驗......

課堂上,他用一個個感人故事和典型事跡,向大學生動情講述,讓坐在屏幕前的同學們,如臨現場般地感受戰“疫”中的溫情和力量。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安徽前去湖北支援的醫護多為80后、90后,平均年齡僅有33歲。汪天平表示,“青年一代,在生與死的考驗中,他們向全國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從他們身上,不僅看到了責任和擔當,也看到了青春的蓬勃力量,新時代中國青年,好樣的!”

合肥師范學院副院長姚本先:疫情是全新的挑戰與鍛煉

在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參與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疫情對大眾心理產生的影響是前所未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同樣不容忽視。

“身處這一特殊時期,面臨危境與險境,需要我們大學生科學認知,調節心理,回歸理性,積極應對,用心抗疫、安心學習、修心養性、開心生活,保持良好心理狀態,成就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合肥師范學院副院長姚本先說。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這個春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學校教育和教學。疫情發生以來,安徽各級各類學校響應“停課不停學”號召,全面進行線上教育教學。這在他看來,不僅是一種新現象、新方式,也是對所有學校、教師和學生的一次全新挑戰與鍛煉。

安徽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董玉節: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經濟社會運行加快恢復。但放眼全球,疫情持續蔓延,形勢十分嚴峻。董玉節表示,疫情嚴重威脅世界各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對全球經濟社會造成重大影響。如何應對這一嚴峻挑戰,不僅關乎世界各國人民的前途命運,也考驗著人類社會的共同智慧。

“疫情面前,中國撐起了防線、贏得了信任、分享了經驗,展現了擔當。”董玉節說,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就是世界各國人民基於“人類隻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而產生的安危與共、榮損相依、合作共贏、權責共擔的理念。

他說,疫情面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沒有旁觀者和局外人﹔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命運相連,休戚與共,面對危機與挑戰,沒有人能獨善其身。

中共安徽省委黨校(安徽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汪興福:疫情防控彰顯中國力量

汪興福分析了中國戰“疫”所彰顯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和中國力量。

他表示,自疫情發生以來,舉國上下同心協力,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打了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如此超強快速的反應能力、動員能力、調控能力、保障能力和凝聚能力,為“三戰合一”的戰術提供了堅強的后盾。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有聞令而動的解放軍、有舍生忘死的白衣戰士,還有堅守崗位的基層工作者,是他們鑄就了疫情來襲時的最強防線和戰斗堡壘。

汪興福表示,“制度”與“治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既要“建起來”制度,又要使“建起來”的制度在實踐中“轉起來”“動起來”。

(責編:蘇恆、郭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