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望江:產業扶貧澆開致富之花

2020年04月22日16:51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安慶市望江縣立足本地資源優勢,把抓好產業作為扶貧工作的核心和重點,為60個貧困村量身定做產業扶貧規劃,積極打造產業扶貧的“一村一品”和“一戶一業”,貧困戶自我“造血”功能明顯增強,脫貧致富之路越走越寬廣。

眼下正值鐵皮石斛的採摘期,在該到高士鎮毛安村中藥材基地,負責人檀臻正手把手地給貧困戶傳授採摘技術。“採摘要注意些什麼?為什麼要留兩厘米不採?就是為以后的發芽提供養分。”檀臻說得仔細,貧困戶聽得認真。毛安村貧困戶檀結毛說,在基地上班每年有一萬多元收入,還有土地流轉的租金,而且能學到一門技術。

高士鎮毛安村因地制宜,依托扶貧產業項目,按照“基地+公司+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鐵皮石斛等特色產業種植。在政府的支持下,村民檀臻2018年在村裡建起了40畝鐵皮石斛種植基地。幾年下來,鐵皮石斛種植規模和產量穩步提升,年產值達320萬元,並帶動25名貧困戶務工就業。今年,該基地還種植了60畝的覆盆子和40畝的山核桃。

涼泉鄉韓店村則利用荒山推廣艾草種植,幫助貧困群眾實現脫貧致富。走進該村雲庄家庭農場的艾草種植基地,滿目蔥郁,空氣中彌漫著艾葉的香味。基地裡,村民正在採挖艾草准備進行移栽。這塊基地原本是丘陵崗地,雜草叢生,2017年村兩委通過引進大戶能人,承包荒山流轉土地,發展特色種植,讓土地效益得到最大化。農場負責人王雲珍介紹說,作為一味中藥材,艾草的藥用價值逐漸被人們重視,不僅能做成艾茶,還可以進行深加工,產業發展前景非常好。

楊灣鎮豐樂村帶頭成立合作社,大力發展蔬菜種植,有力帶動了當地貧困戶增收致富。在蔬菜大棚裡,黃豆、番茄長勢良好,4月底就可以上市。興樂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鄧桂財說,現在種的全部是毛豆、豆角,還有四季豆、番茄、辣椒,品種很多,長勢也非常好。村民宋壽姐說,土地600塊錢一畝流轉給村裡搞基地,大家在這裡干活每天能掙80塊錢,為家庭增加了收入。目前,該村流轉土地2600余畝,發展大棚800余座,帶動當地村民就近就業,每年可為貧困戶增加收入2萬元,為村集體增加收入16萬元。

產業扶貧也讓貧困戶自己嘗到了甜頭,不少貧困戶脫貧后搞起了產業,帶動更多貧困戶就業。2014年,身體殘疾的王福義被評定為貧困戶。這幾年,身殘志堅的他,不等不靠,依靠自身的努力,先后承包了300畝土地發展水稻種植、50畝水面從事水產品養殖,2017年成功脫貧。如今,他又承包了100畝荒山,開辟茶園,帶動周邊貧困戶一起發展茶葉種植。連日來,王福義正指導10來戶附近的貧困戶對茶園裡的雜樹、雜草進行清理。貧困戶史奇送說:“挖樹根、治虫除草都需要人,我在這裡工作一年能有2萬塊錢收入。”目前該村流轉土地1000多畝,種植了茶樹、油茶、果樹等。

據了解,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望江縣重點圍繞木本油料、稻田綜合種養、特色生豬、大棚蔬菜、番鴨養殖、蓮藕種植、瓜蔞子種植、草菇生產、特色水產、生態旅游等十大主導產業進行打造,同時為每個村謀劃確定2-4個具體特色產業項目,謀劃的553個具體產業項目全部納入扶貧項目庫管理。通過規劃引領,全縣共投入7.49億元,建設772個到村產業項目。這些扶貧產業帶動效益明顯,有力地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增長,帶動了貧困戶增收。(柯思德 金鋒 王偉平)(圖片由望江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責編:黃艷、金蕾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