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小康看安徽”系列報道

小蘆筍敲開了“致富門”

2020年04月22日21:29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人民網颍上4月22日電(記者李闊)“活不算太累,一天能掙六七十塊錢,比沒活干強。”4月21日下午,69歲的王廣娥在安徽起林蘆筍有限公司院內,將剛從大棚內採摘的蘆筍進行沖洗、打捆。

王廣娥曾是安徽省颍上縣西三十鋪鎮魚塘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丈夫患癌,四年前去世,欠了10萬元外債,兒子現在在合肥打工,她平時靠打零工貼補家用。

在該公司院內,像王廣娥這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還有很多,他們不僅將土地流轉給公司獲得租金,還能通過打工掙錢。

蘆筍富含葉酸、核酸、硒等微量元素,是世界公認的蔬菜抗癌之王,多種植在江南,颍上之前沒有人種植。

2015年,颍上縣趁著上海崇明島蘆筍種植業產業轉移的機會,將種筍能人滕傳林請回了家鄉,干起了蘆筍種植。“蘆筍作為保健食品,市場認可度高,一年能採280多天,一畝蘆筍大棚有2萬多元的收益。”回到家鄉后,滕傳林和朋友一起,成立了蘆筍種植合作社,在當地流轉了500畝土地,“現在,我們種植的蘆筍專供上海、合肥等地的高端市場,產品供不應求。”

“過去這裡種紅薯,加工粉絲,一年雖然也有一萬多元收入,但一到打粉季節,家家戶戶的粉漿水直往外流。”村民張文星對前些年的污染記憶猶新:“門前小河溝裡的污水臭氣熏天,外地親戚都不願來。”

自從魚塘村大規模流轉土地種植蘆筍后,村民們再也不必為糟糕的環境而發愁了。看到了效益,張文星和周邊不少村民也動了心思,五十畝、一百畝的蘆筍種植大棚在田野裡鋪展開來。“比起種紅薯打粉絲,種植蘆筍不僅收益更高,還沒有污染。”看到門前的小河又變回了以前清澈的模樣,張文星開心地笑了。

群眾種植熱情高漲,當地政府也因勢利導。

“最開始,政府作出擔保,老百姓才敢放心種。”颍上縣西三十鎮採取採取“政府+保險+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社)+貧困戶”四位一體來推進扶貧蘆筍基地精准扶貧工作,利用長豐縣對接颍上縣幫扶資金282萬元,通過土地入股、資金入股、園區務工合作的形式,幫助26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脫貧。

目前,安徽起林蘆筍有限公司流轉了500畝土地進行種植,每年每畝常產可達4000—6000斤,每畝年產值2萬元以上,經濟效益非常可觀。“產業分紅235戶,每戶帶資入股12000元,每年可獲1720-1920元的分紅。土地入股14戶,每畝年分紅也有1200元。”西三十鋪鎮負責人稱,該鎮蘆筍種植已經形成穩定的市場,種植技術也已基本成型。 

(責編:關飛、郭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