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宿州4月21日電(楊賽君) 漫步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九裡村的扶貧大棚基地,映入眼帘的處處是春的希望。
59歲的貧困戶周維山正忙著在大棚裡給南瓜授粉。兩年前,周維山承包了興農公司的兩個蔬菜大棚,種植貝栗南瓜,由公司提供種苗和技術指導,南瓜成熟后兜底回收,一年下來收入將近3萬塊。此外,蔬菜大棚還能種菠菜、香菜、芹菜等蔬菜,全年都有蔬菜種,一茬又一茬,供不應求。“在家門口就業,還能免費學到技術,錢也沒少掙,實在太好了!”周維山高興地告訴記者,村裡來的科技特派員定期上門傳授技術,平時還可以微信視頻指點迷津,如今,周維山也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種植高手,許多村民上門取經呢。
這是宿州市埇橋區精准扶貧的縮影。在埇橋區,產業帶動,就業幫扶,思想引領,選派幫扶干部和扶貧小組長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幫助貧困群眾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和思想上的障礙,引領貧困群眾靠雙手實現脫貧致富。2019年,埇橋區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宿州市埇橋區符離村建設的農業特色園區 符離村供圖
“扶貧南瓜”扶出貧困戶新氣象
宿州市埇橋區三八街道九裡村位於城市西郊,為省級貧困村,全村總面積6.1平方公裡,人口6280人,耕地面積6430畝,是典型的皖北大村,2016年脫貧出列。長期以來,村裡產業發展水平低,資源開發利用不足的問題一直存在,困擾著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如今,安徽省科技廳駐村扶貧隊帶來的“扶貧南瓜”種植,讓許多貧困戶找到了脫貧致富路。
貝栗南瓜項目是安徽省科技廳幫扶九裡村的重要科技扶貧項目,自2016年引進該村。“貝栗南瓜最大的特點是口感好,帶有板栗的香味,含糖量低,十分耐旱,特別適合九裡村的土壤。通過3年的試種推廣,現在很多貧困戶嘗到了甜頭,發揮了示范效應。”九裡村駐村扶貧第一書記甘德民介紹,自2017年開始,九裡村在實行集中訂單採購的基礎上,還積極鼓勵貧困戶自行銷售貝栗南瓜,以擴大銷售規模。同時成功注冊了“九裡翠”專利商標,為貝栗南瓜等特色農產品創造了品牌優勢。此外,九裡村扶貧驛站與電商扶貧相結合,充分發揮網絡銷售平台,大大拓展了南瓜的銷售路徑。
九裡村扶貧干部和貧困戶在南瓜大棚裡交流 楊賽君攝
扶貧扶智 千年古村煥發新活力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千多年前,詩人白居易在如今的埇橋區符離鎮符離村生活達22個春秋,寫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詩篇。符離村是千年古村,也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村,2017年4月份,侯立芬作為宿州市委組織部的選派扶貧干部來到這裡,通過抓黨建,扶貧先扶智等一些列舉措,讓昔日古村煥發出新的活力。
“這麼美麗整潔的村子一點都不像貧困村。”到過符離村的人總會發出這樣的感嘆。村裡水泥路修到家門口,自來水通到鍋灶前,戶戶房前屋后都有“小菜園”和“小果園”。
扶貧先扶志,改變貧困戶的面貌先從淨化村容村貌開始。依托千年古村的歷史底蘊和城市近郊的區位優勢,侯立芬駐村后,大力發展鄉村文化旅游產業,啟動老符離街改造工程,打造“饃坊、豆腐坊、油坊、酒坊、燒雞坊”等古宅,重現老符離街歷史風貌,同步推進符離曉渡、東林草堂等文化遺跡恢復。“文化旅游產業正在成為村裡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的又一大支柱產業。 ”侯立芬說。
在離村口不遠的萊茵小鎮苗木花卉基地,記者見到了在這裡打工的貧困戶江敏,“基地的活輕巧,給花澆水,除草,一天60元錢,中午還能回家做飯睡一覺。”在家門口找到工作,還在村裡當上了保潔員,上下班途中,看到垃圾隨時撿起來,還能兼顧生病的兒子,江敏很滿足。
侯立芬介紹,目前,符離村有四個扶貧基地,共帶動貧困戶70余人就業,人均年增收1.5萬元。此外,還有一家扶貧工廠、一個扶貧就業驛站、一個電商扶貧驛站、一個交通商貿物流服務站,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人均年增收2.5萬元。
符離村第一書記侯立芬在村裡和老百姓宣講政策 符離村供圖
文明之風吹遍鄉村角落
“俺沒多大文化,隻能把平時做的給大家一五一十說一遍,說得不對大家不要見怪……”69歲的李成芹是九裡村的“好媳婦”,她淳朴善良,孝敬公婆,周圍的村民都連連稱贊,如今,她時常在村裡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鄉親們嘮嘮嗑聊聊天,把自己的心得感悟和鄉鄰們分享。
“過去婚喪嫁娶,攀比成風,勞民傷財又浪費。”周志銀是九裡村的村支書,他介紹,九裡村位於城鄉結合部,村民攀比之風嚴重,不僅消磨了人的意志,還讓很多貧困戶萎靡不振。而村兩委干部更是整天忙於“救火”,沒有精力抓發展。
面對這些陋習,九裡村的扶貧干部和村兩委決定從精神方面發力,開辦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好媳婦,好婆婆,新鄉賢、志願者等現身說法,進村入戶宣講,堅決糾正貧困戶“等靠要”的思想,邀請文明戶、致富帶頭人等群眾現身說法。村民和貧困戶自我造血能力逐漸增強,涌現出周浩廣、馬萬福等一批身殘志堅,依靠自己勤勞雙手致富典型。文明之風逐漸吹遍鄉村。
脫貧要扶智,在符離村,為了更好加強黨員素質建設,和村民的知識培養。在侯立芬的多方聯系下,村裡建立了全市第一家村級宿州市圖書館分館,藏書13000多冊。記者看到,除了常規的文學讀物之外,村裡圖書館還有許多科技類書籍、兒童讀本等,“以前買本書都要進城,現在家門口就有個大圖書館,免費借書,真是想不到啊。”許多村民對村裡圖書館交口稱贊。
2019年宿州市埇橋區大力發展產業項目,實施到村項目38個、投入資金3220.21萬元,到戶項目6977個、投入資金2120.94萬元。推廣電商扶貧模式項目13個,帶動貧困戶90人。積極推動就業扶貧,致力扶志扶智,切實激發內生動力,讓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深入推進實施脫貧攻堅“春夏秋冬”四季攻勢,經過動態管理核查,7552戶15354人達到穩定脫貧標准,全區還剩下1238戶2680人未脫貧,貧困發生率將下降至0.18%。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