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 | 游蜀山同孫節推

2020年04月20日11:16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游蜀山同孫節推

﹝金﹞張翰

郡城西接蜀山頭,夏木千章蒼翠浮。

蜃起南巢疑貝闕,水環神姥即青邱。

勝游不負三年約,塵事聊從一醉休。

旋辟荊榛攀絕頂,望中雲日迥關愁。

 

 
 

【詮評】

張翰(1160—約1214),金大臣、詩人。字林卿,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官至戶部尚書。

○郡城:指廬州府合肥城。

○蜃起南巢:是指巢湖中出現的蜃景奇觀。

○神姥:指巢湖女神焦姥。

○蜀山:指大蜀山,在合肥城西郊。名源有二說,據《合肥縣志》稱,《爾雅·釋山》“獨者蜀也”之義,蜀山無崗阜連屬,孤峰一座,故名﹔據《廬州府志》載:“有蜀僧於此結廬,偶思鄉水以錫卓地,泉汩汩而出,嘗之有瞿塘峽味,因名為蜀井”,緣井而名。蜀山海拔284米,系屬於大潛山余脈,是南肥河、派河水的源頭之一。四季景色,尤以冬令雪景為最美,“蜀山雪霽”是為“廬陽八景”之一。20世紀60年代,於山頂上建造安徽電視台發射,嗣后,山上及周邊相繼建成了雪霽山庄、蜀山畫廊、十二生肖園、野生動物園、水上娛樂園、烈士陵園、安徽名人館等,形成龐大景區。設有吊籃式觀光索道,是環境優雅的現代化綜合森林公園和旅游勝地。嘉慶《合肥縣志》:“大蜀山,在城西二十裡,山形屹然孤特。《爾雅·釋山》雲:‘獨者蜀是也。’遠見二百余裡,為一城之鎮。《江南通志》雲:‘山之中干,以河為限,其岐分中支,自河南之桐柏山,東南為大蜀、小蜀,為天柱,而諸山在江南北者,又從分支縷析焉。’舊《志》雲:‘上有唐開福寺,及淵濟龍王廟,或雲宋董淳有賦,未見。”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大蜀山,府西二十裡。《爾雅》釋雲:蜀者,獨也。山卓然孤立,登其巔,遠見二百余裡。又西二十裡曰小蜀山。”山腰建有“蜀峰亭”,頂頭建有“望湖亭”,登臨山巔,可俯視四野,物象百異,五色俱染,眺望合肥城和巢湖,廣袤弘闊。嘉慶《合肥縣志》記載:“望湖亭,在大蜀山頂,今圮。”

 

【附錄】

宋朱服《廬州三首》其一:“晴湖列遠岫,萬疊來駿奔。橫入小蜀岡,金友依玉昆。”

○明黃道日《游蜀山》:“春色坐來晚,山間盡日青。無風雲黛合,欲雨草煙腥。泉涌留僧異,龍枯結塚靈。湖天遙在目,極望若為醒。”龔志益《蜀山》:“昔年曾此問岩阿,醉倚南窗共放歌。一徑鳥聲喧夕照,半湖帆影亂橫波。林深石磴通游屐,鬆下寒泉映女蘿。今日重來尋舊跡,龍孫憔悴已無多。”

○清李天馥《九日游蜀山》:“重巒極望樹千章,款段風柔趁夕陽。叢竹修藤無定境,黃榆烏桕有微霜。雲閑梵宇疏鐘遠,山下人家晚稻香。卻悔數年游宦拙,等閑留滯負秋光。”

○吳之騄《登大蜀山頂望焦湖》:“莽莽平原峙一峰,到來身似駕長風。光吞湖水波千頃,秀壓淮陽追萬重。城郭微茫芳草遍,煙霞散落碧天空。好乘六翮高飛去,呼吸之間帝座蓬。”

○張繼曾《游大蜀山》:“郊外春游攬物華,徑穿林麓駐行車。幾雙學語迎人雁,大半無名夾路花。茶放千枝繞樹滿,泉分一道下山斜。連騎屬詠歸途晚,遙聽沉沉鼓報衙。”

○李孚青《蜀山西崦人家》:“蜀山淮小山,亦解弄嫣態。露紒台鮐髽,點眉京兆黛。勢接龍舒峰,公然欲行輦。譬華周杞梁,睥睨五乘墜。白雲午初歸,人家出叆叇。炊煙復間之,店門有余靄。暗泉瀉山廚,老樹倚床背。刈獲將畢功,場圃閑耕耒。吾廬相似否,一笑較城內。翠微宛曩昔,廿年經又再。來朝相望處,佛頭遠猶在。”

○左輔《登大蜀山尋淵濟龍王廟舊址》(二首):“已覺出雲表,曠然登此山。春風喧鳥語,一路到禪關。獨水清堪鑒,孤亭廢莫攀。煙蘿誰是主,鬆桂未全刪。”“慧遠干天澤,譚經夜有靈。蛟門苔不蝕,龍穴草猶腥。風雨何空闊,岩阿自杳冥。新宮如可作,應乞少霞銘。”

作者:寧業高

來源:《巢湖詩話》

 

 

 
(責編:郭宇、關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