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浪漫,是戰“疫”路上相互陪伴﹔有一種牽挂,是工作之余互道一聲平安。在抗擊疫情的前線,有許多特殊的“夫妻兵”,平日裡,他們是愛人﹔在這場戰斗中,他們是“戰友”。他們舍小家顧大家,用忠誠、責任和擔當譜寫了抗擊疫情的最強音。
共同戰“疫”,不負國家不負卿
魏孝宇,利辛縣人民醫院急診科專科護士,中共黨員,妻子龍思琳是利辛縣人民醫院產科護士,兩人一直在臨床一線工作。
疫情爆發后,魏孝宇主動申請參與隔離病區一線工作,並要求到武漢支援,龍思琳在產科每天都是急診,工作壓力大,兩人已經半月未見,電話裡都是“多喝開水,記得茶杯帶著”“再忙,也要照顧好自己”。
楊勇,利辛縣人民醫院腫瘤二病區醫生、中共黨員,在疫情爆發以后,他率先請戰到抗疫第一線。妻子王紅,利辛縣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士,從年三十一直堅守在一線工作,因為忙碌,夫妻倆每天隻能在忙碌之余通過簡短的信息互報平安。
當王紅通過手機看到丈夫穿著厚重憋悶的防護服,被泡得發白的雙手,以及布滿印痕的面孔,眼淚忍不住簌簌落下。女兒隻有2歲,每次短暫的視頻通話,孩子都會大哭。
“爸爸媽媽,你們什麼時候回家?”孩子稚嫩的聲音總是會戳痛夫妻倆的心。
“公安藍”與“天使白”並肩戰“疫”
李艷,利辛縣人民醫院主治醫師、中共黨員,作為一名呼吸科的醫生,第一時間請戰加入到阻擊疫情的工作中來。她的丈夫是一名公安,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也是這場戰爭的逆行者,他們隻能將孩子送到父母家。
李艷奮戰在亳州市級定點醫院亳州骨科醫院,這裡收治三縣一區確診和疑似留觀病例。為了節省物資,她從早上9點進隔離病區,直到下午5點才能出來,中間不吃飯不喝水,一天下來,整個人虛脫,臉上的勒痕一道接著一道,手上的皮脫了一層又一層……但這些她覺得不算什麼,最害怕聽到兒子喊她回家,女兒哭喊著叫她抱抱。
李玉潔自2003年畢業,一直從事感染科護理工作至今,有著17年傳染病臨床豐富經驗,是2003年縣級抗擊非典先進個人。1月21日晚,她接到醫院通知,要求即刻趕赴隔離病區投入戰斗。
在隔離病區,李玉潔積極參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搶救、插管、吸痰等各項高難度的操作,盡管每次進入病房,護目鏡會有霧氣,看不清楚,李玉潔都能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順利完成各種穿刺,及時准確的給患者建立輸液通道,快速進行治療。
遇到患者情緒波動較大,不配合治療,李玉潔會耐心的安撫他們,幫助他們消除恐懼心理。
李玉潔丈夫王玉明,是利辛縣交警五中隊交警,也是一名黨員。為抗擊疫情,他已經連續多天在利辛東高速出口處二十四小時值勤,每天盤查過往車輛,配合開展體溫檢測、篩查可疑人員,處置和疫情有關的警情。
雙警夫妻共守“疫”線
江偉,是利辛縣公安局特巡警大隊二中隊中隊長,他的妻子李黃是利辛縣公安局春店派出所的社區輔警。今年大年三十、初一是江偉值班,原本想著下班后跟家人團聚,可初一中午,夫妻二人同時接到參戰通知。
警令如山,夫妻倆打電話讓老人來家裡照顧不滿2歲的小兒子和7歲的大兒子,隨后,二人匆匆返回工作崗位。
江偉每天在高速口排查外省返鄉車輛和人員情況,巡查旅館、商場、廣場等聚集性場所,對聚集人員進行登記勸返。李黃則參與社區防控,統計社區每日防控表格和門崗消毒工作,登記報送轄區內確診和疑似病例相關人員信息。
“今天上班一定要戴好口罩,做好防護工作”“你每天在戶外巡查,要格外注意”,每天早上視頻裡的相互叮囑,成了夫妻倆一天工作開始的前奏。
“爸爸,我想你和媽媽了,你一定要戴口罩,對了,我不和弟弟打架,要是打架你揍我……”江偉每天會盡量抽出時間和孩子視頻通話,一看見孩子的笑臉,他感覺再多的疲憊也會消失了。(韓震震 王晨)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