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醫護人員的尊重 不能像潮水一樣來了又去

——一位醫護家人的靈魂拷問

2020年02月14日16:38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說起來,我們家族還是醫療世家,或者說與醫療界有很深的淵源。從我舅爺爺從醫開始,一直到我這一輩,大家庭裡有13位醫務工作者。連我上高中的外甥女,都立志要讀醫科大學,應該是受到長輩們的影響吧。

此次疫情發生以來,來自武漢的消息時刻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這中間,最讓人心疼的,莫過於廣大醫護人員舍生忘死的舉動。他們沒有抱怨、沒有退縮,全身防護服、隨身紙尿褲,坐地而食、和衣而臥,多日與家人不得相見。有幼兒待哺而忍痛割愛的,有聞親人噩耗而不能抽身的,即便汗水濕透防護服不能脫去,眼淚在護目鏡中流淌還勇往直前!

情況危急時,武漢的醫院甚至傳來“沒有口罩、沒有防護服了”的緊急呼救。即便如此,他們放棄了嗎?他們撤退了嗎?沒有,他們仍然堅守在抗擊疫情的“上甘嶺”。醫者仁心、舍己救人,全民族都被他們所感動,普天下都為他們所牽挂。

原定春節回老家過年的我,因疫情形勢留在了合肥,但一想到堅守在防疫救護第一線的親人們,就時時刻刻牽挂著。

幾天前,我接到堂妹的電話,說合肥京東方醫院列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她所在的醫學影像部門承擔了極其重要的診療任務,都宣了誓,如軍人一般進入了戰時狀態。聽到這,我是既驕傲,又擔心。想到堂妹那麼瘦小的身體卻要承擔這麼大的壓力,放下電話的我,已淚流滿面。

昨天在家人群中,表弟媳婦發了一張照片:在鎮衛生院的大廳裡,表弟站得筆直、雙手比劃,守在工作崗位上。雖然全身防護服,戴著白帽和口罩,但看得出他眼神堅定、神情鎮定。我想看得清晰一些,把照片放大、再放大,模糊了,看不清楚了……

是啊,他們是我的親人,我自當牽挂﹔他們同時又是白衣戰士,我更應敬重!每天從新聞裡,看著武漢天河機場一架架飛機降落,看著一批批白衣天使踏上征程,看著一面面各大醫院的旗幟在風中飄揚。可以說,自疫情發生以來,“英雄出征”“最美逆行”“四大天團”“到武漢去 ”……一個個詞語點燃著我們的感動,給疫情中的人們帶來無窮的希望。

面對此情此景,我又深深地陷入自責:為什麼非得到險象環生時,我們才重視醫生的價值?為什麼非要到危如累卵處,我們才知道誰是這世上最重要的人?過去的一年365天,我關心過身邊的他們嗎?我給他們打過幾個電話、拉過幾次家常?

我太健忘了,我們都太健忘了!17年前的“非典”,當時對白衣天使的禮贊,對生命衛士的致敬,言猶在耳。17年過去了,危機過去后,“鬧醫”“傷醫”“殺醫”的悲劇不斷上演。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中,廣大醫護人員仍能第一時間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去赴難、甚至赴死,這是一種何等偉大的犧牲精神。

魯迅先生在《中國人失去自信力了嗎?》曾寫到:“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今天發生在武漢、在湖北、在全中國的一幕幕感天動地的事件,讓我們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也看到了民族的脊梁,知道誰才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

今天,我給幾個戰斗在防疫一線的弟弟妹妹們打了電話,話到嘴邊,又說不出感情熱烈的話來。反倒是他們,再三叮囑起我來:別出門了。我一一應諾,同時暗下決心:今后,再也不會浪費寶貴的生命﹔我們再不會讓對醫護人員的感情,像潮水一樣來了又去。

這一次,我們必須要告訴自己和孩子們:把感動變為尊重,把對醫護人員、軍人、公安干警、社區干部、清潔工人、快遞小哥,乃至所有勞動者的尊崇扎下根來,成為我們這個家族新的道德標准。

今天,我們怎樣被感動﹔今后,我們就怎樣去尊重。

(作者系安徽省應急管理廳丁斌)

(責編:蘇恆、關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