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多封七年前的信”為何感人?
背景:元旦剛過,湖南省常德市男生周國棟收到了一封7年前14歲時寫給2020年的自己的信,令他驚訝又驚喜。原來,2013年常德市鼎城區郵政局舉辦了一個“寄給2020的信”的活動,當年有13000多名學生給2020年的自己寫下了一封7年后才會寄出的信。如今,這1萬多封信已開始陸續寄出。
南方都市報發表果凍的觀點:很多網友被這則溫暖的新聞感動。《我的夢想》之類的作文題,很多人年少時都寫過。拉開時間距離看夢想,夢想成真的畢竟是少數,但通過信件的形式,回首人生來時路,無疑可以短暫抽離當下的生活,反省、自查,同時也給現在的自己加油打氣。另一個讓人感慨的點,是為了完成當年萬名學子心願,背后默默堅守、奉獻的一群郵遞員。7年過去,他們有的調了崗、換了單位,但郵遞員“一諾千金”的送達承諾不可背棄。“時間膠囊”本來就類似於行為藝術,雖然有些收信人已經不記得當年有這樣一封信,就算難以寄達,也沒幾個人會硬鑽牛角尖上門追責。但為了實現當年孩子的夢想,郵政局的工作人員盡職盡責,這種態度本身就是一種最好的教育——關於專業精神、責任心,對工作的熱忱,還有助力他人成就夢想的微小善意,足以讓收信人受到感化和教化。在互聯網技術逐漸滲透到生活各個層面的今天,傳統的書信服務慢慢走向消亡。靠人力來傳遞、投送的實體書信“時間膠囊”,恐怕今后也會式微,如此,更顯常德“一萬封書信”活動7年過去兌現承諾的難得。尤其如今報紙上經常看到多少年過去,儲戶存單難兌現的新聞,那麼信守職業承諾,常德鼎城區郵局的行動為所有企業做了一次良好的示范。
小蔣隨想:“時光漂流瓶”之所以令人感慨,是因為它凝結了兩個歷史坐標——站在過去,它是在展望未來,當未來已成當下,它又是在回望歷史。用今天的懷舊打量曾經的希冀,會欣慰於一些目標成為現實,驚訝於一些變化出乎意料,誠服於“努力不一定有收獲,不努力一定不會有收獲”。這樣的回眸與小結,是成長應有的感悟,也會使充滿各種可能性的未來,有能夠期盼和確定的東西,有砥礪奮斗的動能。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會留下“時光漂流瓶”,“仰望星空”也好,思考人生也罷,不必拘泥於特定的儀式或形式。需要當心的其實是某些人“走得太快,連靈魂都跟不上了”,行為的忙碌發展為精神的茫然,甚至一面嘲笑自己曾經很幼稚,另一面不知不覺迷失自我,這才是可悲的。給自己一些遐想時間,不是浪費時間。給夢想插上堅韌的翅膀,“萬一實現了呢”未必是傳說。“寄給2020的信”最值得肯定的是,在變遷的歲月中有著不變的承諾。在承諾兌現的背后,是一萬多封信被單獨保存在檔案室七年,是公共服務單位應有的“誠信是金”。來自多年前的信件或許會紙質發黃、字跡變淡,甚至這種寄托形式都可能淡出人們視野,但夢想、諾言、篤定、奮進永遠不會“過時”。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 。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 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