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铁为画
2022年12月23日07:51 | 来源:安徽日报

两位铁画师傅锻造滚热的铁条,金花四溅。
铁画师傅在研讨设计图纸。
铁画师傅用钉锤在铁板上砸出一道道纹路。
市民在芜湖鸠兹铁画博物馆内参观。
芜湖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柔中带钢,这一钢便成就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了。
芜湖铁画原名“铁花”,大致源于打铁时闪亮四溅的金花。
铁画,顾名思义,即是用铁为笔勾勒出生动画面,以低碳钢作原料,以铁代墨,以锤代笔,经过出稿、剪、砸、烧打、上漆蜡、上框等工序和“打活”“钻活”等工艺,精制成山水、人物、花卉、虫鱼、飞禽、走兽等各种艺术品。既有国画、水墨画之境,又有强烈的艺术立体感,黑白分明,苍劲凝重。
铁画制作起源、盛行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并逐渐享誉四海,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现如今,铁画不仅是挂在墙上、远观的高雅工艺品,而且演变成为笔筒、书架、车挂等日用品走进千家万户。
2006年5月20日,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文化部确定,芜湖市的杨光辉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记者 温沁 摄影报道)
(责编:范晓琳、李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