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以产业带动乡村增收
12月8日下午,和县历阳镇兴圩村部,几名工人正将装满黑木耳的大纸箱搬运到车上,准备运往安徽工业大学。“这一车47箱黑木耳,为村增收近7万元。”说起黑木耳,安徽工业大学驻兴圩村第一书记郭道江一脸笑容。
小小黑木耳,壮大村级经济。去年6月,兴圩村一处废弃的学校引起村党总支部的注意。这块废弃地有3.5亩,村里何不变废为宝,将荒地充分利用起来发展村级经济。围绕“发展什么”,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各抒己见,有说种蔬菜,有说种粮食,各说各的理,最后一条“种黑木耳”的提议着实让大家惊奇不已。“种蔬菜虽赚钱,但成本大,而且技术性较强,种粮食成本虽小,但收益不高。”郭道江说,种黑木耳能赚钱,投资又不高,而且他还有种植黑木耳的经验。村里从市场调研中还发现,对于黑木耳,市场的需求量大,同城化少、同质化少。同时销路不成问题,该村帮扶单位安徽工业大学、马鞚山市体育局、和县人民法院及马鞍山市盐业公司等均可采购作为职工福利品,销路不成问题。
2021年9月,驻村工作队向上申报此项目并获批,今年5月开始建厂房,很快14间厂房一字排开,接着又在这修建3.5米宽的道路200米,平整土地,开挖沟渠,搭架子,忙得不亦乐乎。今年9月,他们将购来的成品菌棒1.5万根放在架子上。菌棒需要水浇灌,他们又安装滴灌喷洒。郭道江几乎每天都要往黑木耳产业园跑两次,看看黑木耳长势。他说,黑木耳在菌棒上发的芽,那芽儿跟指甲一般大小,经过两个月的生长,就可以采摘了。
黑木耳的生长离不开水,不同时期,浇水不一样:九月份高温天气,白天不能浇,因为水温高会浇死木耳菌丝,黎明前或晚上10点后可浇水。他强调,高温28度不能浇,低于5度也不能浇,同时水量要控制小一点,水量大淹死木耳菌丝,浇水频次可高一点,每次20分钟。说起黑木耳的管理,郭道江这套“管理经”,一言以蔽之,它很娇贵。“种植黑木耳,尽管自己有经验,但它受气候、土壤、环境影响,兴圩这里是否适宜种植,说真心话,我是没底的。”郭道江说,当时一些人抱着观望的态度。他的内心也是忐忑不安。“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他跟自己较劲,同时自己后面有安工大作技术支持,还有什么不能过的坎呢。
悉心的培育,精心的照料,黑木耳长势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体形很壮实,就像自己的孩子。采摘的新鲜黑木耳不易保存,而干货储存可长两年。他们就将采摘的黑木耳晾晒。那次采来1万多斤的黑木耳,被晾晒在棚里6个宽1.5米,长6米的3层晒架上,由于不够用,又将10个长3米,宽60公分的4层移动晒架搬来,仍不够用,就将产业园地面铺上白色网纱就地取材用,甚至连屋顶也派上用途。真可谓满眼满地都是黑木耳。晒了5—7天后的黑木耳被装纸袋储存,按需销售。截至目前,该村已销售3600斤,收入近20万元。
说起黑木耳,郭道江很有成就感,他认为产业好,能带动附近群众就业,振兴乡村经济。带动群众致富是村里的职责和使命。他表示,村里明年将新近流转来的16亩土地平整好,买来半成品菌棒,继续扩大黑木耳再生产,把黑木耳打造成该村的“一村一品”。他说,光这块土地可带来净收入30万元。(常兴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