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的宿州实践:矛盾不出所、事了心结解

人民网宿州8月24日电(吕欢欢) 8月21日下午,送走来“警民心理驿站”咨询的最后一个群众,副所长张毅来不及喝杯水,便又匆匆赶往辖区欧某家,为欧某和前夫张某之间的纠纷当起了“和事佬”。这是宿州市公安局埇桥分局三里派出所创新设立枫桥“警民心理驿站”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
三里派出所民警正为市民调解纠纷。宿州市公安局供图
2019年11月,三里派出所入围全国首批100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名单。为了擦亮“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品牌底色,三里派出所又打出“促和、利和、融和”组合拳,于2020年6月成立了宿州市第一家“警民心理驿站”,打造升级版“警务室”。
派出所推出的这个“实招”,受到辖区群众纷纷点赞。
“我们辖区有大几万人,流动人口大,基层矛盾较多。如果在处理矛盾纠纷过程中不够及时入微,很容易造成矛盾扩大化。”张毅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警民心理驿站”成员由专业咨询师、辖区志愿者及民警组成,运用社会心理服务预防调处化解矛盾纠纷,以此借力开展社会综合治理。
简单地说,三里派出所民警会在社区网格中“寻访”、警情内“寻找”、群聊里“寻觅”,排查梳理矛盾纠纷,把纠纷当事人“请过来”,组织社会心理服务专家团运用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方法,从“心”开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说情说理说家事,最终解开心结。
张毅口中的“警民心理驿站”其实并不大,十几平方米的空间,心理测试设备、沙盘设施和沙具模型等设备就是“全部家当”。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兼具社情民意“中转站”、安全宣传“广播站”、乡贤治理“调解站”等多个功能。
一来二回,效果有了、口碑也传开了,辖区内不少居民遇到事后也总会跑到这里来解决。据统计,自心理驿站建立以来,他们一共给社区群众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达800余人次。
张毅向记者展示“警民心理驿站”里的沙盘设施。人民网 吕欢欢摄
不仅如此,他们还前移服务窗口,承接宿州市12338妇女维权热线的心理咨询服务业务,由宿州易达心理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危机干预救援队员组成接线团队,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24小时全天候心理咨询服务。
定纷止争,关键还要有一支热爱社区工作的专业化队伍。在参与社会综合治理时,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同样关键。“警民心理驿站”便发挥着这项作用。
“基层民警受任务繁重、家庭无法兼顾、社会期望值过高、精神体力透支等诸多方面的影响,长期处于生理和心理双重高压状态下。”张毅介绍道,“警民心理驿站”如同基层民警心理减压室,将心理关怀用于民辅警自身,既是宿州市公安局党委的一项爱警暖警举措,又是践行“枫桥经验”的一大亮点。
“民警的幸福很简单,就是辖区老百姓能够一直平安。”宿州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良性循环的一把“金钥匙”,而公安派出所处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不仅是打造平安宿州的重要一环,更能够成为完善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下一步,要在全市全力打造新时代“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守护辖区老百姓的安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