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肥西靓变系列报道③|老路“变形记”

陶伟
2022年08月18日11:11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

今后,安徽肥西,不仅只有“千亿”一个丈量维度。

随着三大“战新”产业的纵深推进,“五项提升”的全面深化,尤其,沐浴了文明城市创建的多轮涤新,靓丽感、现代感、都市感的合肥西南新城,跃然而出。

这是肥西的“自我革命”,也是肥西喷薄的必然过程。

而与过往告别,肥西历经“量变”而至“靓变”。

“肥西‘靓’变”系列报道记录安徽第一县拉高标杆,厚积薄发的“蝶变”瞬间。

一条路诉说一座城。

老上派镇人再熟悉不过的三河路,如今变得愈发令周边老住户眼前一亮。旁边经营20多年理发店的女老板直夸,三河路更干净,也更畅通了。

从以往“人车混战”到现在各行其道,并不宽敞的三河路,已经是肥西县交通的“样板路”。一条老路的“变形记”,折射出肥西县在打造文明交通过程中的孜孜不倦。

老城区打造出“样板路”

7月26日,肥西县上派镇三河路,电动车整齐摆放,机动车行驶秩序井然。

而早些年,经常从此路上班的陈晨,更宁愿绕路。“路不宽,两边商铺多,经常有人停车,阻碍交通。”陈晨回忆,那时,车主驾车都主动避开三河路。

在最短时间,这条沟通上派镇南北的三河路被打造成了肥西县有名的“样板路”。

“样板路”首要的是畅通。今年6月,肥西县公安局启动2022年度文明创建暨“净城2号”专项整治行动。80名局机关警力被抽调出来参与整治行动。在诸如三河路“样板路”上,每天上午7时至9时、16时至18时高峰的时段,他们需协助路面交警,查处和劝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同时,人民路与三河路交口、派河路与青年路、金寨路与站下路交口等六个执勤片区被一一划出。肥西县交管部门通过主要路口定点检查、重点路段流动巡逻等多种方式,严查非机动车、行人闯红灯和乱穿行和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违停、无号牌等违法行为。

如今的三河路“各行其道”,更干净、更通畅。肥西县公安局供图

如今的三河路“各行其道”,更干净、更通畅。肥西县公安局供图

专项行动以来,肥西县共出动警力3200人次、车辆500台次,强制拖移违停机动车400台次、查处酒醉驾24起、查处非机动车和行人违法1500余起,散发“一盔一带”一封信4000余份、张贴温馨提示标贴1500余个,劝阻各类交通违法3000余起,督促办理电动车号牌约360个。

在肥西,经历“变形记”的城区老路越来越多。目前,肥西县正积极打造6条“样板路”。

科技赋能,为非机动车整治绘就精准“画像”

从曾经的两横一纵,到现在的九横六纵,肥西县城版图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主干道与合肥主城接轨。

这是发展的必然,却考验着交管部门的智慧。

智慧从科技酝酿而出。一个令全国头痛的非机动车管理问题,如今渐渐在肥西找到解决方案。

路面上,以电动车为代表,非机动车如何能回到它该有的路线,又如何能回归文明行驶的约束?肥西县公安部门创新性推出肥西非机动车交通智控系统,实现迈向精准管理的关键一步。

该系统是肥西县交警联合海康威视的AI cloud云中心平台,采用深度学习OCR技术、LPR车牌识别及MPR多帧识别、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等AI技术,在全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上,进行深度训练学习,实现了合肥地区非机动车号牌与人脸的识别。

这意味着系统能通过“天眼”计算,24小时管控非机动车违法!

利用AI技术,肥西县实现非机动车全时监控,破解了交通长久以来的“痛点”。肥西县公安局供图

利用AI技术,肥西县实现非机动车全时监控,破解了交通长久以来的“痛点”。肥西县公安局供图

肥西县城关交管大队工作人员介绍,平台一旦抓拍到非机动车逆向行驶等违法行为,就能将违法行为通过短信发送到驾驶人手机上。

更进一步,平台捕捉到违法行为,也可传送至附近执勤交警。交警即能精准拦截违法驾驶人,实施违法教育。

而有了大数据赋能,全城的非机动车违法行为“画像”随即而出。交警部门便能根据“画像”,对重点违法区域实施有针对性的重点整治。

据悉,目前该平台已进入测试阶段,效果良好。

归根到底是人“文明”了

老城区,旧貌换新颜的三河路,每日安然地接纳熙熙攘攘的人群。

“相比以前,现在人好多了,不乱穿马路,也不闯红灯了……”说到这段时间变化,劝导员倪巧林感受最深的,还是非机动车驾驶人越来越守规矩了。

肥西县城关交警中队指导员吴勇也感慨,他们开展的“戴头盔,守交规”活动得到了热烈回响。

据悉,今年7月11日—20日,肥西县道交办联合县文明办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戴头盔,守交规”骑行闯关中奖送头盔线上活动,一期活动投入近20万元,采购头盔2000顶。活动依托智慧肥西官方平台“灵西”小程序设置主题线上活动,点击轮播图即可进入游戏界面参与,活动期间,累计参与87452人次,共计2000人获得头盔奖品。

“跟以前喝酒不开车一样,现在骑车戴头盔逐渐成了自发行为。”吴勇介绍。

而这自然也离不开管理部门下的一番苦功。今年以来,仅在肥西县公安部门在“净城”系列行动中,就劝导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主动佩戴头盔3800余起、散发“一盔一带”一封信4000余份……

烈日下,肥西县坚守在路口的交通劝导员。肥西县公安局供图

烈日下,肥西县坚守在路口的交通劝导员。肥西县公安局供图

而像倪巧林这样的劝导员,仅在肥西县城就有280多名。

归根到底,一条路承载的这座城的人,只有行车的人更文明,这座城市的交通才会更文明。而毋庸置疑,从路的文明到人的文明,再到路的文明,肥西县政府部门搭建了一座良好的转换桥梁。

(责编:范晓琳、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