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经济

桐城农商银行探索建立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  筑牢风险防控根基

2022年07月22日14:11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桐城农商银行数字化运营平台全景。桐城农商银行供图

近年来,桐城农商银行认真分析金融领域科技发展的特征,重新审视风险形态,灵活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探索建立了“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

桐城农商银行数字化运营平台功能界面。桐城农商银行供图

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是利用数据可视化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数字化运营中心,实现柜面风险的监测预警管控。利用科技手段控制和减少违规行为,形成风险防范的管理机制,有效降低柜面风险,使各项业务在持续、健康的环境下稳步上升。

人防转为技防,规范柜面操作

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通过纸质登记簿电子化增加复核流程,人员交接指纹认证等功能,控制和减少违规行为,逐步减轻传统人工监督和事后监察追溯的工作量,实现“人防”到“技防”的转变。

通过平台对员工违反规章制度操作时进行预警,管理人员可及时发现并纠正柜员的违规行为,辅之以相应的奖惩制度,逐步减少甚至杜绝柜员违规操作行为,不仅节约员工操作时间,降低了管理成本,还避免了逆程序操作、杜绝违规行为,进一步推进内控合规管理,从而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

桐城农商银行数字化运营平台部分功能展示。桐城农商银行供图

请数据说话,为内控决策 

平台自动判断重要物品钥匙归属人,实现AB角色互斥;登记簿的登记修改、重要物品及人员交接指纹认证;结合物

联网技术,实行重要物品“实物ID”应用;规范押运流程,防止押运过程中款箱遗漏;登记簿、重要物品交接支持电子签名、电子签章、影像证据,保留痕迹。

桐城农商银行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功能展示。桐城农商银行供图

降低管理成本,提高风险预警能力

通过全面利用平台电子化流程代替各类手工事项业务是压缩工作量的重要手段。建立合理的链接,通过软件程序,使手工事项自动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进一步做到节省工作量的同时压缩风险。该行数字化平台自2021年11月上线以来,已实现班前管理15371次,替代班中管理各项登记薄20余本,节省登记簿采购费用8200余元。处理现金出入库63408余次。除此之外,后台管理人员通过平台全面了解柜面运营的综合情况,业务量、库存量、柜面风险预警等关键指标数据动态实时展现,为高层决策提供辅助支撑;逐步减轻传统人工监督和事后监察追溯的工作量,“人防”转为“技防”,减少了管理成本,提高了风险预警能力。

桐城农商银行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操作界面。桐城农商银行供图

内部管理不到位、风险管控不力,会给银行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内控合规机制与数字化建设”这一课题值得银行业深入研究探讨。桐城农商银行通过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实现了内控管理的流程控制、系统固化、监测评估,内控合规管理数字化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效,“智慧案防”系统发挥积极作用,数字化内控系统建设稳步推进。( 张亚非)

(责编:黄艳、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