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地市新闻>>蚌埠

暖民心 见行动

蚌埠:政策更有力度 服务更加温暖

2022年07月21日08:50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真没想到,我们这么快就拿到了这笔钱,‘救急难’基金会真的救了咱的急。”今年3月,身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蚌埠市淮上区居民洪某,在拿到4万元救助金后激动地说。

洪某说的“救急难”基金会正是蚌埠市加快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为帮助困难群众解决“难心事”而成立的全省首家社会救助类基金会——蚌埠市“救急难”基金会。基金会通过搭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转介平台,使用募集资金对遭遇突发事件需要巨额支出、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且现有社会救助制度无法解决的家庭和个人实施应急救助,最高救助标准为10万元。

基金会成立以来,通过网络众筹平台募集、爱心企业捐赠、慈善义卖、冠名专项基金等形式已筹集善款430万元,实施个案救助104例,支出救助金330万元,最高直接救助4.8万元,平均救助3.2万元。

在成立市级“救急难”基金会的基础上,蚌埠市民政局又指导五河县建立村级“大病救助”基金,建立了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村级“大病救助”基金采取“村集体拿一点、县乡政府助一点、乡土企业帮一点、社会爱心人士捐一点”四个一点方式募集资金,重点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人口、支出型困难群众等低收入人员开展急难救助。2021年以来,全县14个乡镇199个村已全部建立村级“大病救助”基金,筹集资金878万元,救助困难对象1311人,发放救助金213万元。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去年,蚌埠市印发实施《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分层分类的梯度救助制度体系,对符合低保、特困供养条件的困难群众,按规定给予基本生活救助。对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家庭,按规定给予相应的专项社会救助。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事故,或受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以及由于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或个人,按规定给予急难社会救助。对遭遇自然灾害的,给予受灾人员救助。

根据现有政策,困难家庭平时可领取低保金,患病时可获得医疗救助,孩子上学也有专门政策、遭遇特殊困难时还可申请临时救助……日益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让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得到了及时帮扶。2016年以来,将城乡低保标准从月人均420元、200元调至690元,分别提高了64%、245%,全市累计救助低保对象810万人次、发放低保资金29.9亿元;累计保障特困人员100.6万人次、发放特困供养资金6.3亿元;实施困难人员临时救助3.3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7869.3万元。

数字背后是沉甸甸的成绩单。7月1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网发布《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蚌埠市开展社会救助综合改革成效明显,探索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开展“救急难”工作等方面突出,获得激励支持。

“社会救助是保障民生的重要环节,一场大病或突发灾难,往往就会使一个幸福家庭陷入困难,这就需要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蚌埠市民政局局长刘雪洁说,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站在困难群众的立场,蚌埠市加快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政策更有力度,兜底更加稳固,服务更加温暖。(杨露露)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