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县区传真

宣城旌德:以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

2022年07月12日09:01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前行中的旌德,一往无前;奋进中的旌德,令人神往。

在这里,持续壮大集体经济的场景,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徐徐铺展。近年来,旌德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全力破除集体经济发展痛点、堵点、难点,推动集体经济实现多元发展,不断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建强堡垒 夯实发展“桥头堡”

以前的旌德,农村党组织阵地不健全、支部活动开展难、党支部缺乏号召力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顽疾。

时光荏苒,换了面貌。如今,顽疾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派崭新的景象:一个个农村党支部充满着强大的组织力、战斗力、凝聚力,引领着村庄振兴驶入“快车道”。

近年来,旌德在健全基层组织、完善组织制度、建强骨干力量等方面优措施、下功夫、出实招,建强党的基层组织,织密党的组织体系,对班子配备不齐、制度建设缺失、阵地设施落后、教育管理不到位、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党组织进行常态化、长效化整顿。

2021年,该县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全县68个村(社区)实行“一肩挑”,村党组织“挑大梁”“唱主角”的意识不断增强。

白地镇汪村村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缩影。2015年以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一直实行分设,村级经济发展不尽人意。经过实行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等措施后,有力推动了村“两委”班子更加团结、思想更加统一,为实现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源动力。2021年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0.65万元。

盛夏时节,走进兴隆镇三山村,连片的小香薯种植基地充满生机。基地里,村党总支书记倪海超打开了话匣:“以前村里穷,年轻人都想着出去打工,如今在‘家门口’就能种香薯赚钱,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

倪海超的欣喜,离不开党组织的发力。兴隆镇党委立足实际,大力推选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培养,2020年又在每个村安排1名年轻后备干部到村锻炼1年以上,从事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经过202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4个村书记、主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均由致富带头人担任,后备年轻干部也纷纷充实进村“两委”班子,一批懂产业、会发展的干部挑起了大梁。

“以前,镇部分村班子不健全、村级事务决策程序不规范,‘三会一课’不够重视、流于形式,班子成员拧不成一股绳。”这曾是困扰俞村镇党委副书记汤超的难题。

近几年来,俞村镇通过开展“村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充分运用远程教育、学习强国等平台,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提升党性修养和实用技能。与此同时,借助“传习夜校”平台,组织村“两委”干部、农村党员学习乡村振兴、项目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等有关政策文件,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系列组合拳打出,提高了党员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能力。现在大家干得特别起劲,精神状态足足的!”汤超说。

广纳人才 积蓄发展“新动能”

人才是第一资源。旌德县切实发挥本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着力在本土人才培养、杰出人才引流、专技人才服务等方面狠下功夫,增强基层组织活力,筑强“领头雁”队伍,让乡村人才“活”起来。

版书镇的生动实践,唱响了人才助力集体经济发展的“协奏曲”。

镇党委副书记严祥蓓介绍,镇里通过实施三大工程,贯通人才培育、引流、服务环节,不断增强本地人才的“造血功能”。与此同时,把发展需要和培养实用人才相融合,通过“农民夜校”、主题党课等形式,共开展种养殖、就业、创业等各类职业技术人才培育课程8期,受益人数达230余人次。

引流杰出人才,版书镇高招频出。“我们充分利用春节、清明、十一等节假日返乡高峰,开展政策宣传引导,鼓励退伍军人、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大学生等回乡创业兴业。”严祥蓓说,本土企业牵线搭桥,与外地企业形成良好互动,再通过项目合作、发展顾问等方式,靶向对接、大力引进各类在外高层次人才。

招引人才,更要服务人才。版书镇创新推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给镇域内企业送去“帮办卡”,辖区内企业遇到问题和需求时,拨打“帮办卡”上的电话“吹哨”,职能部门即刻“报到”,把政策和服务送上门。

既要厚爱,也要严管。云乐镇党委出台《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考核内容涉及政治素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各方面,绩效补贴依据年度考核定级情况确定,年底一次性发放。

“对于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的村干部不予发放绩效补贴,考核为‘优秀’的村干部提高一定比例进行发放。”云乐镇党委负责人表示,在考核办法激励下,村干部干事的动力更足。

发展产业 聚力增收“多元化”

“你看,这一大片都是香榧项目基地,香榧树龄长,收购价格高,是带动我们增收的优质经济作物。”在旌阳镇柳溪村采访时,谈及村里的香榧基地,不少村民一脸自豪。

这些年,柳溪村通过大力培育经营主体,走出了一条“产业带动”的发展之路。

这条发展之路走得踏实稳健。村里一方面引进宁国詹氏集团、浙商熊来生及本村种养大户前来转包土地,发展香榧、白茶、果园等特色产业,另一方面依托胡家湾和黄力山千亩山场,以争取到的旌德县集体经济扶持发展基金145万元入股,合作成立旌德县蓝海森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王家春白茶种植有限公司,先后建成了1150亩白茶、1000亩香榧两大基地。

如今,持《生态资源受益权证》入股的农户在家门口就能鼓足“腰包”。村党总支书记姚洪武介绍得详细:前10年每年每亩租金300元,10年后每亩保底分红100元,村集体公司每年保底分红18万元。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柳溪村三大基地香榧、果园开始挂果,白茶也开始采摘。昔日的光秃山,今日茶果香,生态效益逐步显现。不仅为村集体和入股农户带来较大经济效益,更带来就业务工机会,极大地增加了农民工资性收入。

近年来,旌德县坚持把“支部带动、产业驱动、多方联动”作为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有效路径,科学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全面拓宽集体经济发展领域。期间,坚持以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为重点,积极整合各方资源,鼓励支持兴办集体经济组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渠道多样化、增收多元化。

蔡家桥镇坚持以产业为核心,充分发挥各村自然资源优势,做强“优势”文章,按照“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子。2021年,该镇8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55.86万元,其中4个村突破50万元。

窥一斑而知全豹。旌德县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从全县层面整合资源,依托县国有企业,采取建设用地作价出资或贫困村现金入股的方式,有力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集体变股东,实现村集体年年有收益,彻底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村党组织有钱办事,在开展公益事业、乡村振兴中不断提升影响力和组织力。

塑优风貌 描绘宜居“新画卷”

夏日晴好,百花盛开。踏入孙村镇碧云村,道路干净整洁,村容村貌换新颜,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繁荣景象。

“以前环境脏乱差,也没有像样的休闲娱乐设施。”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小明感慨,自从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行动后,村容真是焕然一新。

在具体行动中,由村集体统一出资规划建设公厕、绿化公园、文化室等公共基础设施,推进村中绿化美化,以规划先行为原则,村中在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村规民约、卫生保洁制度建设,为后续长久的管理打好基础。曾经脏乱差的村庄,如今逐渐变成美丽宜居的新农村。

“我们修建了1500余米石墙、20余处花台、2000余米徽派院墙,还建成了小型污水处理站2座,安装了200余盏路灯。大屋文化广场、石井广场、东川广场也相继落成,大大满足了村民文娱活动的需求。”赵小明特别欣喜,现在村里还组建起了舞蹈队,每到傍晚,村民们都会聚到一起跳舞健身。

碧云村的嬗变是一个鲜活的“样本”。

近年来,旌德坚持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刷新村庄“颜值”,领跑乡村振兴。与此同时,积极组织各项美化洁化绿化活动,号召团结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村庄美化洁化绿化行动,营造良好的爱护环境、保洁护洁的氛围。

如今,走进旌德县的任何一个村庄,路直、沟清、渠畅、户洁、庭美的村容村貌清新映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一朵朵“幸福花”绚丽绽放,把山城装点得格外雅致。再从空中俯瞰,一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正精彩绘就!(付晶玉 顾维林)

(责编:吴西露、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