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网格“1+1”让基层治理“最后一米”走稳走实

近日,淮北市出台文件,在全市308个行政村推行网格“1+1”工作模式,通过划小基层治理单元、建好建强组织架构、做细做实联系群众、常态长效推进落实,让基层治理“最后一米”走稳走实。
织密网格,建好建强组织架构。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位,建立网格党组织(党支部或党小组),同步组建网格党组织领导下的红色邻里委员会,形成“1个网格党组织+1个红色邻里委员会”的网格党建工作模式。网格党组织负责人一般由村“两委”及村后备干部中的党员担任,也可以由党小组长或者是党员的村民小组长担任;红色邻里委员会主任一般由网格党组织负责人或其成员兼任;网格党组织成员与红色邻里委员会成员可以“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通过发挥网格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和资源整合功能,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治理,构建“党建+网格”乡村治理新格局,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
明确职责,做细做实联系服务。网格党组织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担负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重大事项及时向村党组织报告。对红色邻里委员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引领、支持和保障其更好发挥作用。红色邻里委员会在网格党组织的具体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工作,主要配合做好政策入户宣传、常态化疫情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及时收集和反映网格内社情民意,协助做好困难群体的人文关怀和帮扶工作,教育引导村民遵守村规民约等。在各村显著位置公布网格员姓名和联系方式等信息,方便群众联系。
健全机制,常态长效推进落实。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网格党组织、红色邻里委员会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由网格党组织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召集召开,研究部署本村民小组内各项事务的决议和落实。建立定期走访制度。网格党组织成员和红色邻里委员会成员可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开展入户走访,及时全面掌握网格内“人、地、事、物、情”等动态情况。建立议事协商制度。采取“板凳”会等形式,把会议开到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广泛听取村民及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建议,做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谢珊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