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灵璧:“放管服”三招破除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瓶颈

近年来,灵璧县多次组织针对性实地走访,与群众促膝交谈,力求打破思维壁垒。该县推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高质量建设”工程,通过网格管理、任务清单、挂点联系等16项制度探索,打造“灵璧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上平台”,接地气、有活力、受欢迎,被市级、省级、央级媒体多次报道。
立足“活” 真诚“放”
灵璧县对群众真诚放心、放手,把群众舞台还给群众,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群众平台,向群众学习源头活水。
灵璧民谣传承人尤传化,扛起镇文化站协管员职责,凭着对群众文化工作的热爱,扎根本乡本土,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编唱民谣、大鼓书(词)、扬琴等,奔波在非遗传承和志愿服务的第一线。以真实感人的故事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作为十里八乡知名婚丧主持人,尤传化利用当“老执”的特殊身份,在红白喜事时进行移风易俗、反对大操大办的宣传教育活动。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学习,他把“传化讲堂”变“流动讲堂”,组织本土文化爱好者、“非遗”传承人,走进村庄社区、田间地头、机关学校,激励爱国、爱党、爱家乡热情。
传化讲堂。张洪侠供图
立足“优” 用力“管”
灵城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与“工青妇”联手,常态化开展技能培训,其“月子经济”品牌,成就一条高质效就业链,为广大女性提供了良好的疗养、就业环境。黄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成为“灵璧黄牛”品牌的发轫地,特别是米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微生物发酵饲料生产技术、菌种拓培技术、活菌培养基等,更是让远近养殖户受益。高楼镇“电商+宝妈”模式,目前在册电商近50家,年超500万销售额的5家。浍沟镇着眼“文化旅游”,传承本土“鸬鹚文化节”活动,发展旅游经济,唐河边的徽派“民宿”宜居宜游。虞姬镇移风易俗出实招,开展“携手度七夕 传承好家风”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爱情观、倡导文明新风。
传承“鸬鹚文化”,发展旅游经济。张洪侠供图
立足“实” 真情“服”
瞄定“大美灵璧”目标,关注民生大事。争创安徽省文明城市,与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县委县政府“一把手”牵头,高位推进,17个县级重点民生项目落到惠民实处。如,破解基础民生工程难题,有序推进汽车站搬迁、智慧灵璧、双河路改造等项目;对城区地下雨污管网进行管网改造,同时配套实施雨污管线、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交通安全设施、道路照明、景观绿化等工程;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改革,实现灵璧县310个建制村(社区)全覆盖,服务人群达130万人,城乡公交实行阶梯票价,最高不超过6元,最高票价比原农村客运班车便宜50%以上,真正做到利民便民;优化营商环境,围绕争做服务企业的“一长四员”(即后勤部长,宣传员、服务员、警卫员、推销员),设立为企服务警卫室,开通7*24小时服务热线,印制服务企业卡,建立服务台账,对重点项目实行“一对一”、全方位包保服务制。(张洪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