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滁州的长三角一体化故事:“包袱”变“财富” 改革再出发

张磊 周坤
2021年09月23日09:55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作为农村改革主要发源地的滁州市,改革一直是滁州的基因和底色。

改革带来了更暖的“滁州模式”:滁州7个县市区分别与苏浙9个县市区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战略合作协议,涉及公安、人社、卫健等部门1400项“跨省通办”事项清单。

改革创造了更快的“滁州速度”:今年上半年,滁州市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322个、新竣工209个,其中省重点项目开工224个、竣工68个,分别居安徽省第一、第二。

改革树立了更高的“滁州标杆”: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落户滁州,同时承担国家级改革试点42项、省级试点56项。

去年9月,滁州市获批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整市试点。由此,一场如火如荼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在滁州广袤的土地上拉开帷幕。滁州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为“牛鼻子”,盘活农民闲置宅基地,让曾经农村发展的“包袱”,变成乡村振兴的“财富”。

从城市到农村,从商事制度到宅基地制度……今天的长三角,正在不断地深化改革中谋划更高质量的发展。滁州,在一条有特色、出亮点、创品牌的改革大道上筚路蓝缕、一往无前。

滁州市全椒县,农村宅基地改革后,村民住进的新房。沈果摄。

办事“多头跑”到只进“一扇门”

改革首先要解决的是“为谁改”的问题,而非为了改革而改革,只有把这个问题弄清楚,才能凝聚共识,催生出源源不断的改革动力。

滁州的商事制度改革,从一开始就坚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企业、群众实际办事的痛点、难点和堵点,作为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攻坚点,不做表面文章,敢抓未成之事。

今年8月2日上午,滁州的张女士在滁州市琅琊区市场监管局窗口,不到十分钟就同时办好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注销手续,并顺利拿到《准予注销登记通知书》,这是安徽省发出的首张证照注销联办通知书。

“以往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要分别注销,不仅要至少跑两趟,还要准备两套不同的申请材料,费时又费事,而现在,只需携带身份证,填写一张表,很快就办好了!”张女士激动地说。

“证照注销联办”改革,是目前滁州市市场监管局以琅琊区为试点推行的一项商事制度改革。通过“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实现 “一套材料申请,一个窗口受理,当场一次办结”,让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窗,一事跑一次”。

曾几何时,跑不完的窗口、复印不停的材料、盖不完的公章、纷繁复杂的手续,是想要在长三角开办企业的滁州企业家甩不掉的“包袱”。

滁州市南谯区发出当地首个“跨省通办”营业执照。南谯区委宣传部供图。

大道至简,改革创新。为此,滁州跳出原有框架,去粗取精。

在线上,滁州依托“皖事通办”门户线上“跨省通办”机制,建设滁州市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一网通办”专栏,作为企业和群众异地网上办事统一的入口和通道,实现企业登记变更、看病就医、社保养老等56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上异地办理。

在线下,滁州成为安徽省首批试点设立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和个人长三角“一网通办”线下专窗,并刻制“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服务专用章”,发布64项长三角线下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实现视频咨询、代验材料、物流送达、代发证照等异地服务功能。

截至目前,滁州市11.6万个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审批环节从2.86个减少到2.15个,压缩24.8%;直接取消或者实施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事项5903项,提交材料减少63.23%;审批服务效率从4.2天减少到2.56天,压缩39%,大幅压减办事环节、材料、时间。

如今,随着滁州“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线上与线下行政效能不断提升,正像滁州政务服务的一双飞翼,为这个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带来更强劲的动力。

“沉睡资产”变“发展资本”

再过不久,十一假期就要到了,这几天,在滁州市南谯区施集镇井楠村,“克良家”民宿管家谢波丽的电话没怎么停过,大部分都是长三角的游客预定民宿。

谁能想到,一栋栋风格相近,又各具特色的井楠民宿,在四、五年前,还是闲置多年、破败不堪的乡间民居。如今经过一番修葺和改造,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井楠民宿。人民网记者 张磊摄

“井楠村的华丽变身,得益于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示范工作的开展。”南谯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司义党说。

农村要发展,关键就是要解决土地问题。眼下滁州正在进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就成为破题的“钥匙”。

司义党介绍,以井楠村为例,当地闲置宅基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闲置住宅数量为148幢,闲置住宅的面积约1.1万平方米。这些破败不堪的闲置农房,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也阻碍了乡村规划建设。

于是,在保障农民“户有所居”和依法享有的宅基地权益的前提下,井楠村结合农户家庭实际需求,以永久性退出宅基地、保留资格权退出和宅基地置换三种方式开展宅基地退出工作。

“一方面井楠村与村民签订退出合同,将退出的闲置住宅转变为村级集体资产,另一方面井楠村与文旅公司签订租赁合同,将退出的闲置住宅加固改造开发旅游项目,逐步打造起井楠村特色旅游文化。” 司义党说。

其实开办民宿之初,有关政策尚不明朗,相关部门在讨论时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农村宅基地只有农民才能享有,长期租赁就是变相买卖应当禁止;也有的认为,闲置农房放在那儿不去利用也是浪费,只要农民乐意、企业愿意,政府又何乐而不为呢?

最终在这件事情上,政府统一认为:“变”比“不变”好,创新比固守好。

于是,根据“三权分置”,把农房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开来,既保障了农民权益,又放活了经营主体,打响了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的“攻坚战”。

目前,整个南谯区集体投入闲置土地资源约9000亩,29个村与44家企业实现联建,带动返乡农民创业项目9个,为南谯区村集体经济年创收600余万元。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可流转、可抵押、可退出等多种创新形式出现,赋予了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新的生机,让村里的老房子变成“钱袋子”。

“乡村要改革,就是要充分挖掘农村闲置宅基地的价值,现在我们终于找到一条好路子。” 司义党信心满满地说。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