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宣州区:“绿色公交”开进群众心田
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后的“绿色公交”。汪传明摄
“现在,种田不交税,乘车不掏钱,大病小灾政府有兜底,归根到底,还是共产党好、政府好啊!”坐在宽敞明亮的公交车内,79岁的宣城市宣州区孙埠镇张桥村老汉张明超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和张大爷一样,宣城市宣州区许多老百姓都切身体验到了城乡客运一体化带来的新变化。
宣州区是宣城市唯一市辖区,集山区、圩区、畈区地形地貌于一体,长期以来,宣州区农村客运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全区67条客运班线、347部车辆大多是老式柴油中巴车,均属挂靠或承包经营,普遍存在车体老旧、运力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造成农村群众的“出行难”“出行贵”。
自2019年10月起,宣州区委、区政府集中有限财力,扎实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截至目前,城区至26个乡镇街道及部分较大村(社区)公交通达实现全覆盖——共开通城乡公交线路21条(含城际公交1条)、镇村公交支线9条,日发班次730趟,日客运量1.5万人次,日运行里程2.5万公里。
然而,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原有企业(车辆)退出、人员身份置换、新投资主体选定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多次考察调研和深入论证的基础上,宣州区制定出台《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实施办法》,按照国有、公益、惠民、可持续的原则,稳慎推进经营主体置换,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减少阵痛,确保改造工作“软着陆”。
与此同时,该区秉承“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通过多方比选、严格论证和专题研究,最终确定国有企业宣城市交投集团汽运公司作为全区城乡客运一体化经营主体,承担该项改造任务。
宣州公交公司组建后,采取银行融资、分期付款方式,采购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130辆,配齐相关充电设施,办理公交经营许可,迅速投放客运市场,做到前后衔接无缝隙、不断档,使得群众出行不因农班线退出而受到影响。
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后,票价有何变化?这是老百姓最关心关注的问题。
人民网安徽频道了解到,改造前,原农班线客运票价一般在5-10元,最高14元,改造后执行政府核定票价2-5元(空调费另加一元),平均降幅达50%以上,并对“七类人群”实施福利性免乘,预计每年可为广大群众节约出行成本2100万元,切实减轻了群众出行负担。
如今,一辆辆车体绿色的“宣州公交”驰骋于城乡公路,成为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线,活了乡村、乐了百姓。(赵越、汪传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