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李明杰

2021年06月01日07:49  来源:安徽日报
 

  政务服务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政务服务是否便捷高效,直接影响群众的幸福指数。近年来,各地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行政审批事项瘦身、政府职能和作风转变等方面出台了许多给力措施,政务服务环境得到显著优化,企业、群众办事体验大幅改善。

  不过,随着形势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广泛运用,人民群众对政务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新特点,对服务的体验感、精准化提出更高要求。相比之下,政务服务还有诸多堵点需要疏通。比如,各种线上平台越来越多,但要让信息、数据在部门间流动,有时还得靠群众多跑腿;“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少了,但“事难办”的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扫码办”“刷脸办”模式越来越普及,可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只能被家人抬到窗口去刷脸。

  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面对群众新期待新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推深做实优化政务服务工作,力争用更多管用好用的举措,为群众提供全面规范、公开公平、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要破除“部门围墙”“数据壁垒”,以数据的自由流通为“互联网+政务服务”赋能。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实现政务服务数字化、智慧化是大势所趋。然而在具体推进过程中,由于跨部门共享机制不健全、政策滞后等原因,一些部门“不愿共享”“不敢共享”“不会共享”,数据跑路堵点多多,群众跑腿就在所难免。因此,要加紧完善数据共享机制,打破部门间条块分割的信息孤岛,搭建标准化、系统化的政务服务平台,让“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在更多领域落地落实。

  要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以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比如,在规范窗口集中办理的同时,针对那些居住偏远、行动不便的基层群众提供上门代办服务。对于那些不会使用网络的老年人,提供适老化和无障碍信息服务,保留必要的线下办事服务渠道,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工作人员要以主动负责、热心专业的态度为群众服务,做到只要符合程序和内容,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办成;对于不能办的事,要准确详细地告知原因。

  要做好监管文章,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倒逼服务质量提升。政务服务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要落实“好差评”制度,每一项政务服务事项都要接受服务对象的评价,好评率高的事项要有相应奖励。对那些差评服务,既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更要从流程制度上打好补丁、堵塞漏洞。发挥“好差评”制度以评促改的倒逼作用,真正提升政务服务工作水平。

(责编:关飞、李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