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航拍的五河县临北回族乡淮河北岸清代渡口遗址发掘现场。
航拍的渡口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考古发掘出的清代码头。
修补好的部分出土物品。
5月25日,在五河县临北回族乡淮河北岸,记者看到一处清代淮河渡口遗址正在进行考古发掘。遗址所在处与淮河南岸的凤阳县临淮老街隔河相望。据发掘领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王志介绍,本次发掘是该渡口遗址的第二次发掘,目前已经发现了清代沿河砌筑的石驳岸和石阶码头,并揭露了砖石铺砌的道路和多座房址,出土大量明清瓷器用品和铜钱等,其中可复原的瓷器千余件。这是目前淮河岸线上首个经过科学发掘出土的古代码头,且保存非常完好。
2019年,淮河干流五河县临北段实施行洪区调整,疏浚河岸施工时发现一段石砌驳岸,该渡口遗址得以被发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于2020年3月至6月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王志介绍,石砌码头约修建于康熙时期,于乾隆时废弃,由路面、台阶、两侧挡墙构成,分为3期。随着明清以来淮河在该处不断侵蚀南岸、淤积北岸的过程,石阶码头自下而上不断被淤埋,岸面也不断增高。码头延用期间,石阶上的挽船桩曾由下向上迁移,码头顶部还向北增置了台阶,路面也被不断垫高。该码头与清代临淮关、临淮县城关系密切,是研究历史文献记载的临淮在明清时期的繁荣和变迁、研究古代淮河水利工程技术、研究古人治淮史的重要材料,有着重要的意义。
鉴于该码头的重要研究价值,五河县委、县政府已经决定对该码头进行保护。今年的二次发掘正是为了配合文物保护工程进行的考古工作。发掘主要是要揭露出码头以内的街巷、房屋的结构和布局,为下一步的保护工程提供科学依据。目前,考古工作人员已揭露出一条石铺道路和成排的房屋基址,分布在通向码头的主干道两侧,主要是晚清和民国的房子,其下还压着更早的房址和道路,有待进一步考古发现。(记者 徐旻昊 摄影报道)
党建红丨安徽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办好群众“小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建设的老旧小区,经改造后旧貌换新颜;长期困扰居民生活的噪音,经调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没有休闲活动场所,经协调后让老有所乐成为常态…… 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党建引领,也是马鞍山市当下“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最生动基层实践。 …【详细】
合肥:三类人员可免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 记者昨天从合肥市人社局获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可参加合肥市公共职业训练基地2021年免费就业技能培训。 合肥市提供免费技能培训的4家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分别是安徽合肥技师学院(新站…【详细】
油价年内第九涨 加满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 (申佳平)今日(28日)24时,国内油价迎来今年第九次上涨。国家发改委官网显示,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提高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