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广德:“农家鸡蛋”的“跨世纪”之旅  

2021年05月25日15:32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卖鸡蛋嘞,八分钱一个。”听,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街巷中常听到的鸡蛋商贩的叫卖声,他们用竹筐挑着鸡蛋,一家一家地叫卖,一天走上三十里路是常事。

“鸡蛋、蛋白粉、蛋液……一系列自主研发的蛋制品相继‘走’下流水线,正被打包发货。”看,这是21世纪20年代初,我们常看到的场景,很多企业已经开始研究更好的蛋制品,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

一枚普普通通的“农家鸡蛋”,从20世纪80年代末“走”到21世纪20年代初,横跨两个世纪,相差30多年,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在广德市荣达禽业股份有限公司内,关于蛋制品的自主研发产品多达20余种,而这场关于“农家鸡蛋”的“跨世纪”之旅,正是董事长刘家荣的亲身经历。他表示,这一切的改变,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

起点 ——家庭作坊“卖”鸡蛋

“我学历不高,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学着卖鸡蛋,新鲜鸡蛋、皮蛋、咸鸭蛋……什么蛋都卖。”谈到荣达禽业建立之初,刘家荣告诉笔者,他自小在农村长大,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19岁那年刚高中毕业的他,自己在家里弄了个小作坊,开始学着做蛋品生意。

起初,由于家庭作坊式经营的限制,接到的订单比较少,一天下来只能卖出四五十个鸡蛋。后来,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摸索,小作坊的口碑越来越好,来这买鸡蛋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刘家荣就开始去全国各地的农场里收购鸡蛋。

“在外面收鸡蛋不好弄,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而且鸡蛋运输也很难。”1999年,刘家荣投资100余万元建立了广德第一家机械化蛋鸡养殖场,并创建了荣达禽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蛋鸡新品种培育、种鸡生产、商品鸡养殖、蛋品精深加工等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在当时,就养殖了3万只鸡。

“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养殖场,自己生产自己卖多好,之前是我有什么就卖什么,现在市场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说起建立养殖场的初衷,刘家荣的想法朴实而又平淡,也是从这时起,荣达禽业开始了一场关于“农家鸡蛋”的转型之路。

转折 ——新型科技“造”鸡蛋

“什么样的鸡生出来的蛋更受消费者欢迎?”“怎样进一步改进老母鸡的肉质?”“蛋壳的颜色可不可以更好看一些?”……在转型之初,荣达禽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可在这之前,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那就是作为荣达禽业负责人的刘家荣,只知道怎么卖鸡蛋,根本不懂怎么去研发蛋鸡的新品种。思来想去,最后决定通过与国内知名院校合作的方法一起来进行蛋鸡新品种培育。

说干就干,2001年荣达禽业开始和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建立蛋鸡养殖合作机制,共同进行蛋鸡新品种培育。在这期间,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毕业的吴继军也参与到其中。

“在培育之初,我们要进行鸡的育种素材收集,光这一项我们就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吴继军告诉笔者,鸡的育种素材收集是根据鸡的外形、体貌、遗传率等去挑选,当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七八个不同的品系,然后才开始进行蛋鸡新品种培育。

“人才少,专业名词不懂,还要做鸡谱记录,困难太多了。”谈起蛋鸡新品种培育时遇到的问题,吴继军如数家珍地告诉笔者,每只鸡要编上翅号,然后统一做系谱结构,从鸡的第一代开始记录,其工作量的繁杂性,让刘家荣和吴继军这两个“门外汉”彻底犯了难。好在当时安徽农业大学的硕士、博士来到企业里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培育蛋鸡新品种,如何进行鸡谱记录,这才让他们两个“门外汉”入了门。

“2013年,因为我们公司不具备检测条件,3000多只小鸡原种在运送到扬州大学做检测的途中由于超时直接‘报废’。”吴继军告诉笔者,扬州大学的研究方向是鸡的禽白血病进化,这需要用小鸡的胎粪来进行检测,时间比较短。从取出胎粪、用液氮冷冻、开车送到扬州、传回检测结果……这一系列的工作需要在20个小时内完成,如果没有及时到达,这批小鸡的后代就不具备确定性,不能作为研究样本使用,会耽误一年的培育进程。“从那以后,我们就开始成立自己的检测团队,七八个小时就能完成这项检测。”吴继军说。

未来 ——品质追求“新”鸡蛋

科技的力量离不开创新。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国家蛋鸡核心育种场、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世界蛋品协会会员单位、新三板上市企业……随着同高校的合作渐深,荣达禽业这一系列的殊荣也应时而生。

“以前人们追求的是吃饱,现在追求的是吃好,我们要研究出更好吃、品质更高的鸡蛋。”刘家荣告诉笔者,除了安徽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以外,他们还跟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蛋鸡育种、饲养、有机肥生产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强大的科研支撑有力保障了公司健康稳步发展。

如今,荣达禽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我国规模最大的优质特色蛋鸡育种与生产基地,现存栏蛋鸡300余万只,蛋品深加工能力达2万吨/年,年产值3亿多元。在蛋鸡养殖及加工行业,公司的行业位次、综合竞争力在安徽省乃至华东地区位列首位,全国蛋鸡行业前列。

“随着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农家鸡蛋’也会有更好的未来。”谈及对于公司的未来规划,刘家荣表示,他将继续以蛋品精深加工为主线,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实现生产技术新突破,创造新的企业效益增长点。同时,也在新三板的基础上积极向精选层迈进,为转板上市做好准备,做大做强蛋品产业龙头,为推动中国蛋品行业树立典范。

这枚小小的“农家鸡蛋”,将随着科技的发展,越“走”越“新”。(陈华易)

(责编:刘颖、张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