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闲”盘活,激活乡村发展“沉睡资源”

——从省委一号文件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1年04月28日08:06  来源:安徽日报
 

乡村环境更美,农户收入更高,盘活初见成效

4月7日,记者来到滁州市南谯区。去年,安徽省在18个县(市、区)启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省级试点示范。南谯区是其中之一。

在南谯区章广镇元松村,90座带院子的独栋房已见雏形。轰隆声里,老汉张世华正等着搬入新家。

张世华的老宅盖于上世纪90年代,早已破败。“原来村子偏远,好多人搬到城里去了,村里冷清得很。”张世华告诉记者,去年他跟村里签订协议,将原有的宅基地交还给村集体,在新建的居住点,置换了一套统建房。

据南谯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司义党介绍,元松村有26个村民组,人口4301人。目前有398户参与“两闲”盘活试点,其中自愿有偿退出的有309户,按照每平方米1350元进行补偿;宅基地置换的有89户,“全村腾出宅基地636亩,其中复垦折合建设用地指标约900亩,新增500亩耕地,用于集体经济内部宅基地再分配建房约120亩”。

“根据试点要求,我们采取‘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置换’的方式,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司义党认为,通过盘活,一方面村民们集中起来后,在新建居民点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另一方面统筹利用退出的宅基地,可以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据了解,通过“两闲”盘活,村里新增500亩耕地,用于支持村里的精品水果园二期项目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增多,实施“两闲”盘活利用,有助于激活“沉睡的资源”,为乡村发展赋能。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研究制定依法自愿有偿转让的具体措施。

盘活还让乡村更美丽,有助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南谯区施集镇井楠村地处连片的茶山深处,以往茶季一过,村里就没了人。如今村民置换了新房,一户户老宅修缮精装,摇身一变成了民宿。

以文明城市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土地增减挂钩为统领,叠加文化、教育等项目资源推进村庄靓化,井楠村引导农户自愿有偿退出闲置破旧住宅。井楠村村委书记包兴旺说:“现在,村里环境好了,人气旺了。宅基地置换盘活后,村集体收入也增加了,每年各项租金收入达26万元。”

截至目前,全省18个县(市、区)共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420.3万平方米,闲置住宅4350幢,吸纳社会资本13.99亿元,带动农民就业9376户,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3192万元,涉及21026户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6735.75万元。

尊重村民意愿,合理分配收益,守住盘活底线

在井楠村村口,一户维持原貌的老宅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谈及为什么没搬,68岁的韩九喜说:“岁数大了,腿脚不便利。我还有20亩茶园要看顾。”大约1公里外的新居是两栋4层4户的楼房,对老韩来说缺乏吸引力。“家门前有大院子、有池塘,孩子们回来还有地方玩儿。”老韩说,当初村里也尊重了他的意愿。像他一样没有搬的,井楠村赵洼村民组有8户。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也指出,乡村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得强迫农民搬迁和上楼。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还明确,乡村建设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保留乡村特色风貌。元松村的统建房建设前期,在听取农户意见后,选址在离水果产业园较近的位置。农户告诉记者,骑电动车不到10分钟即可到达。房屋墙体颜色根据水果产业设计成了黄色、蓝色等。“不少村民反映蓝色不好看,后面一定会改掉。”司义党说,还有不少农户反映农机无处停放,后期规划再建一个农机大院。

“两闲”盘活,除了尊重村民意愿,能让他们从中获益是重点。在元松村的猕猴桃基地里,一些村民正忙着除草管护,普通员工一天可挣80元左右。盘活带来了产业,农民可以通过租赁住宅获得租金收入,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获得分红收入,就地从事服务业获得工资性收入等。但走访中,记者也发现具体的利益分配机制还有待健全。既能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又能保证农民长期收益、促进壮大集体经济的机制尚未建立,有待探索推进。

盘活利用中,村集体既要在盘活过程中发挥作用,也要分享盘活的红利,壮大村集体经济。把握政策方向,倡导农户保留宅基地资格权、让渡使用权,才能长期分享获得盘活成果,让农民从中长期获益。“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完善经营主体、农户、村集体三方共赢的协作机制。下一步将强化‘土地集体所有’意识,倡导由集体统一组织运营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积极提供公共设施和服务等,获取合理的经营收益和管理费用,由此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省农业农村厅合作经济指导处处长钱东方说。

扩大试点范围,因地因村施策,盘活要见长效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加强对宅基地申请、审批、使用的全程监管,扩大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范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城市近郊村和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庄容易吸引投资主体,闲置宅基地(住宅)利用率较高;地方越偏远,盘活利用越难。比如,施集镇井楠村能够发展民宿产业,依靠的便是此处有茶山,自然风光好。施集镇党委书记范文张说:“镇上正在开发江淮分水岭旅游项目,两者未来将相辅相成。”

“两闲”盘活,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桐城市黄铺村,当地结合茶产业发展,村里的闲置住宅改造成了村集体冷库,用于茶叶储藏。“针对城市近郊村和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庄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居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在位置相对偏远、资源比较匮乏的村庄则重点发展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仓储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钱东方说,下一步将着重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整治,为农民建房、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提供土地等要素保障。

一栋农房改造需要花费多少?以井楠村民宿为例,每一栋花费都在10万元左右。“两闲”盘活见长效,就需要大量资金用于补助农户、改造房屋等。比如,歙县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还开发了“乡村兴·民宿贷”项目和“乡村兴·农房贷”两个金融项目,对歙县民宿行业整体授信5000万元,解决盘活中的资金问题。

钱东方表示,接下来安徽省将支持各地统筹安排相关资金,研究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项目。鼓励金融机构为优良的盘活利用主体提供授信服务,引导商业银行开发“民宿贷”“农宅贷”等特色金融产品,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鼓励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加大对相关利用主体的支持。(记者 彭园园 史力)

(责编:关飞、李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