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当涂:种“连片油菜”,收多重效益

2021年03月20日09:35  来源:安徽日报
 

01.png

  阳春三月,菜花盛开。 3月11日,记者来到马鞍山市当涂县护河镇。

  乡村小道上花香弥漫,两边油菜花田一望无际,金黄色花瓣烂漫盛开,绿色茎叶粗壮茂密,空中蜜蜂飞舞,“嗡嗡”响个不停。 “现在长势不错,下一步主要抓油菜菌核病防治。”马鞍山种植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王华银边看边介绍。

  一阵风吹过,金色的“花海”随风起伏。 “最近很多游客自驾来赏花,特别是天气晴朗时游客就更多了。 ”王华银说,通过挖掘一二三产业融合潜力,拓展油菜观光、菜用等多种功能,实现“一菜多用”,这样一亩油菜的产值在2000元以上,比原来单卖油菜籽至少要高出1000元。

  当涂是油菜种植优势区,近年来随着“多功能利用模式”的推行,效益稳步提升,加上政策扶持面积逐年增加,今年种植面积有20万亩左右。 “在生产中重点建设一批集中连片生产基地,集成推广油菜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节本增效。 ”王华银介绍,比如“稻草全量还田油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全县应用面积超过15万亩,每亩油菜可以节约劳动力6个以上,化肥减施25%以上,农药减施30%以上,增产10%左右。

  而科技的深度介入,让“一菜多用”的发展空间更广阔、效益更高。

  跟随王华银,记者来到位于当涂县黄池镇长福村的马鞍山天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进院子,便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菜籽油清香,玻璃密闭的车间内,一组现代化的生产线正在运转。厂房外工作人员正在往卡车上搬运菜籽油。

  “这种菜籽油价格一斤10多块钱,而普通的只有几块钱。主要原因是油菜品种好,加工工艺先进,菜籽油品质高。”公司负责人张云介绍,该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合作,引进专用品种,与当地农户签订3000亩订单,同时引进专用生产线。 “油料价格高,反过来就能带动农民增收。对订单菜籽,我们按每斤高出市场价两毛钱来收购。”张云说。

  采访中,记者巧遇正在当地做技术服务的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侯树敏,他与当涂县在油菜产业上合作密切。 “不像过去一类品种打天下。现在根据用途不同推广不同的品种,加工油料、赏花、加工菜薹、鲜食菜薹等,品种都不一样,适用性更好。 ”据侯树敏介绍,当地主要采取 “科研攻关+部门推动+基地示范+主体应用”方式,建立油菜协同创新与技术研发集成示范推广体系,近两年已经推广几十个专用新品种。

  黄池镇双沟村,马鞍山快乐青年电子商务公司专业做腌菜。进入厂区,一股咸菜香味扑鼻而来,上百个大大小小的腌菜坛排列整齐,碧绿的油菜薹堆成小山。“不同品种的油菜适合不同做法。加工菜薹使用的原料属于白菜型,这种菜薹腌制后不会发黑,色泽和口感更好。而鲜食的菜薹,则是县里新引进的甘蓝型品种。 ”公司创始人芷韦介绍,通过与村里农户签订种植单,可以保障原料的供应。

  乡村小道上,记者路过一片田,田头隔几米就插着块牌子,写着油菜品种名称。 “这些都是引进的新品种,要通过小面积种植观察,为大范围推广做准备。 ”王华银说,现在优质、多抗、高含油量及“菜油”两用油菜品种在当涂占比越来越高,菜用、观光、蜜用、肥用、油料加工等多种功能利用蓬勃发展。(记者 史力 见习记者 朱卓)

 

(责编:黄艳、关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