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张冬云:聚焦公共服务 创新基层治理

2021年03月09日09:19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在乡镇(街道)设置社会工作站,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加快健全养老服务发展支持体系,推动养老行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多层次保障体系,关爱残疾人群体……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民政厅厅长张冬云将目光聚焦基层治理和特殊群体的保障上来。张冬云建议,要积极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方式新途径,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强化公共服务能力,提高老百姓尤其是特殊群体的生活保障水平,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民政厅厅长张冬云。徐国康摄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2000年,我国开展社区建设以来,基层社会治理和城乡社区服务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还存在社区服务功能不健全、社区行政化倾向、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

究其原因,张冬云分析,“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管理重心下移,许多行政事务工作向社区延伸,社区被当作政府的派出机构,弱化了社区服务和自治功能,社居委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各种行政事务,难以有足够的精力为社区居民特别是困难家庭、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专业高效的社区服务。”

为了有效补充社区工作力量,建设社区专业服务队伍,目前,有的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在乡镇(街道)设置社会工作站,以社会工作站为载体,整合物业服务、志愿者、公益慈善组织、居民互助服务力量等,打造“社工专业服务+物业服务+公益慈善组织+社会力量”的专业化社区服务平台,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取得了良好成效。

“这种模式可以在全国进行推广。” 张冬云建议,把乡镇(基层)社会工作站建设写入《“十四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起草内容,并设置规划指标。同时,由民政部会同财政部等部委,总结有关省份经验做法,出台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专项文件,明确任务目标、工作路径、经费保障等具体内容,将社会工作站服务项目等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通过打造社区专业化服务平台,有效整合资源,创新社区服务方式,扩大社区服务供给,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2000年至2019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从1.26亿人增加到2.54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从10.2%上升至18.1%,提升幅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预计到2022年,全国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2.6亿人,占比达到20%左右;到2035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达到4.2亿人左右,占比超过30%。

“养老服务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人民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张冬云介绍,目前中国养老服务供给仍存在准备不足、总量不够、质量不优、供给不精准等问题。同时,在推动养老服务发展的具体工作中,也还存在法律政策体系不完善、工作机制不健全、投入保障机制不明确等问题。

对此,张冬云建议,加快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发展支持体系,从法律政策、组织领导、支出机制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在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上,一方面加快养老服务立法进程,另一方面,出台养老服务发展纲要性文件,完善养老服务发展组织领导体系,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张冬云还建议,探索建立合理的国家财政性养老服务支出机制,明确刚性支出比例,保障养老服务发展经费需要。

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

“困难残疾人关爱涉及生活、医疗、教育、就业等多个领域、多个方面。”张冬云建议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协调推进机制,推动部门协同配合,着力构建统筹协调、分工负责、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建议加大中央财政投入,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在兜底保障基础上适度普惠,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险优惠政策覆盖面,充分利用商业保险辅助解决残疾群体救助,探索建立照护险,明确筹资方式、护理服务标准,为残疾人及失能群体提供相关保障与服务”。张冬云建议,发展多元化服务,扩大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制定基本型康复辅助器具配置补贴制度,逐步将治疗性康复辅具、重度残疾人照护等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引导残疾人通过社区租赁服务满足康复辅助器具配置需求。

“建议国家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从国家层面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发展路径和扶持措施,设立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基金和产业政府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协同发力,支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创新。”张冬云说道。(杨赛君)

(责编:关飞、张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