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经开区全力推进项目落地

2021年03月08日11:03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为进一步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破解土地要素制约,全力推进“大、好、高”项目迅速落地,近年来,宁国市经开区创新工作思路,瞄准“内”“外”“上”“下”四个领域寻求突破。

“内”部挖潜盘存量。整合园区内部零星分散用地,并按照评估价就近提供给企业,切实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加大处置园区闲置低效工业用地力度,对已竣工投产但亩均税收偏低的企业,督促通过限期新上项目、扩大生产、新建标准化厂房的方式追加投资进行建设;对经营效益不佳濒临破产的企业,引导通过破产重组、股权转让等司法处置方式盘活土地;对原始用地面积过大的企业,督促进行工业用地分割;对因效益欠佳不愿继续开发土地的企业,与其签订收回土地补偿协议,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2020年,该区通过以上途径共清理闲置低效用地24宗911.94亩,并同时借势调整调优产业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外”部扩展拓空间。借助国土空间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编制契机,明确经开区范围内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整合相关规划,预留重大项目用地,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地理空间支撑;大力提倡“空间换地”,多渠道推进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机。截至2020年12月,该区投资建设的众益工业广场共计15栋8.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入驻企业38家,租赁面积8.3万平方米,入驻率96.8%;电子信息产业园建成标准化厂房13.8万平方米,入驻企业34家,租赁面积12.4万平方米,入驻率89.6%。

“上”争试点探新路。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成为安徽省“标准地”改革第一批试点园区,并探索制定了《宁国经济技术经开区(港口生态产业园)“标准地”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实行“标准地”带方案出让。方案明确了容积率、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能耗标准、环保标准等控制性指标体系,企业在“拿地前”与经开区签订《“标准地”项目投资建设协议》。推行企业承诺制,探索将“事前审批”变为“事中承诺”,“审批监管”进阶为“信用约束”,减少企业项目开工前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2020年,该区已完成两宗工业项目“标准地”挂牌出让,占同期工业出让用地的23.46%。

“下”简审批优流程。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合并调整了原经开区国土局、规划局部分职能,优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建设项目规划管理审批流程,合并规划选址意见书和用地预审意见、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划拨用地决定书,将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2020年12月1日,宁国市政府赋予该区24项县级行政权力,通过审批步骤的精简和行政权力的下放,提高行政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力促园区高质量发展。(程坤)

(责编:黄艳、张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