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统年俗注入新活力

黄永礼

2021年02月24日07:24  来源:安徽日报
 

  出于降低疫情传播风险的考虑,今年春节假期,很多人选择在工作地、经商地、求学地就地过年,没有返乡。大幅下降的春运客流量、热闹的大中城市、略显冷清的交通站点,构成了牛年春节不同往常的画面,也给传统过年文化习俗带来一些新变化。

  传统节日习俗产生于农业社会,植根于乡村生活。数十年来的城市化大潮,让无数人从农村迁入城市,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传统习俗也受到冲击。以往每逢春节,大中城市大量人口涌出,街面冷清,年味不浓;农村中则多有离开乡土、告别乡村生活多年的“城里人”,也无法完全承载原汁原味的传统年俗。

  不过,“年味越来越淡”的感叹并非事情的全貌。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规模人口迁移终有结束之日。“初代移民”扎根城市后,在其后代的情感世界中,“老家”的概念难免逐步淡化。可以想见,一些年后,春运的规模必将下降,城乡间的春节人口大迁徙将成为历史,绝大多数城市居民留在城市过年将成为常态。今年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就地过年,在某种程度上是未来的常态提前上演。

  产生于乡村生活中的年俗,如何嵌入城市生活、焕发新的生命力?创纪录的春节档电影票房,登高踏青的人潮,游人如织的公园,熙熙攘攘的商场,火爆的城郊“一日游”线路等,都是城市年味的体现。年俗在延续,年俗也在改变。城市生活中如何延续和创新传统节日文化?在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人们对问题自发作出了回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这种回答将从自发走向自觉,答案也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清晰。

(责编:关飞、常国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