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6543”基层治理模式显成效

2021年02月19日09:19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近年来,宁国市积极创新开展基层治理,探索打造了“6543”治理模式,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

“六级组织”,串起基层治理核心力。在总结文明城市攻坚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构建了“市委-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功能性党支部-党员楼道(巷、片)长-党员干部联户”六级组织治理体系,通过把堡垒建在一线、干部派到前线,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同时健全联席会议、六级联动、社区治理直通车等运行机制,开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局面。

“五维共治”,汇聚基层治理整合力。主动适应基层社会群体结构和社会组织架构的变化,创新构建并积极推行“五维共治”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将村级组织治理、基层协商治理、“微权力”治理、新型社区治理、文化生态治理五个维度握指成拳,同向发力,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为基层治理创新提供坚强的组织、完善的机制、丰富的平台。

“四社联动”,激活基层治理创新力。以西津街道凤凰社区为试点,依托专业社工服务机构,积极探索开展“四社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资源)工作,即:社区提供服务平台、社会组织提供支撑、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充分整合社区各种资源,同时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根据居民需求开展形式新颖、主题丰富的中秋节“幸福邻里”互帮互助、“手绘风筝,放飞梦想”DIY风筝亲子制作、“一勺米,百家粥”腊八节、“金凤暖巢”慰问空巢老人等活动,补齐社区服务短板,提升居民参与能力,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

“三治融合”,催生基层治理源动力。坚持自治为基,激发群众广参与。全面搭建城乡社区协商机构、明确协商内容、规范协商程序、创新协商平台(如“阳光议事厅”“村民说事室”等),让自治“实”起来。坚持法治为本,乡村善治筑基石。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和社区治理联动机制,落实社区法治副书记、“法律明白人”等制度,全面夯实法治基础。坚持德治为先,春风化雨润民心。各村(社区)利用“一约四会”,倡导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通过挖掘经典家训故事、开展好人评选等方式,抓好“家风、民风”建设,引导群众向上向善。(童炳华)

(责编:范晓琳、张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