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国市持续加大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力度,编密织牢困难人员救助兜底保障网,提升困难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健全完善主动发现和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孤儿、特困人员、流浪乞讨人员、农村低保等困难人员的摸排走访,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相应保障范围。以低保特困“双提标”为抓手,提高城乡特困人员护理补贴标准,有力夯实了社会救助保障能力。持续强化特困人员养护能力建设,在实现特困供养机构标准化医务室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综合设置特困供养照护型床位170张,供养管理水平和照料护理能力有效提升。
围绕“减环节、简手续、提效率”目标,深入开展社会救助综合试点改革,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压实基层责任和健全监管制度等手段,实现救助管理与服务扁平化,让困难群众“少跑路、不跑路”办理社会救助事项,打通兜底保障的“快捷通道”。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提高小额临时救助审批金额,对因疫因灾等原因导致临时困难的家庭,及时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020年临时救助398人次,支出50万元。
聚焦困难人员救助工作领域短板和不足,以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实际困难、提升服务对象自救能力为目标,统筹部门资源全力搭建关爱帮扶平台,探索建立供需对接帮扶措施。建设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将低保、特困、孤儿、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临时救助对象等1.7万余名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建立困难指数,实现困难人群困难度量化排名。建设“952183”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方式为该市孤寡、空巢、高龄、残疾、失独、困难老人等对象,及时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综合服务。全力打造“一门受理,部门协同”未成年人保护求助平台,开通“12355”宁国市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实现24小时接听、心理咨询、个案派发、协同处置工作机制,年度处置个案6个。
印发《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志愿服务行动指导意见》,发布“社会组织助力扶贫攻坚行动倡议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困难帮扶工作。不定期在社会组织管理群发布帮扶需求信息尤其是在册困难家庭的需求信息,畅通帮扶需求与帮扶资源供给对接渠道。
截至目前,宁国市102家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教育、健康、扶老、救孤等多种形式参与,帮扶项目111个,投入资金577余万元,受益困难群众1.8万人。(王蕾)
党建红丨安徽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办好群众“小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建设的老旧小区,经改造后旧貌换新颜;长期困扰居民生活的噪音,经调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没有休闲活动场所,经协调后让老有所乐成为常态…… 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党建引领,也是马鞍山市当下“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最生动基层实践。 …【详细】
合肥:三类人员可免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 记者昨天从合肥市人社局获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可参加合肥市公共职业训练基地2021年免费就业技能培训。 合肥市提供免费技能培训的4家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分别是安徽合肥技师学院(新站…【详细】
油价年内第九涨 加满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 (申佳平)今日(28日)24时,国内油价迎来今年第九次上涨。国家发改委官网显示,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提高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