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89万农村人口告别饮水难吃上“放心水”,成安徽首个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服务的县,“枞阳模式”成全国典范;
11.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6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党建模式、产业扶贫做法,分别入选中组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典型案例;
成功创成省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累计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83个、特色自然村9个,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城乡面貌全面改善;
省级铝基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双双获批,二、三产省级区域名牌实现“零”突破,跻身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
五年来,枞阳县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高质量推进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脱贫攻坚
枞阳县是铜陵市唯一有脱贫任务的县份,也是安徽省非贫困县中脱贫任务最重的县之一。“十三五”以来,该县以一切为了脱贫攻坚、满足脱贫攻坚一切需要“两个一切”决战推进脱贫攻坚,累计出列65个贫困村,减贫3.8万户11.5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零,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38个空壳村全部消除,65个贫困村村均收入17.9万元,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是建档立卡时的4.1倍。
在不折不扣地完成好“规定动作”的同时,枞阳县还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在探索实践中寻找脱贫新途径,如党建引领扶贫“五联模式”入选中组部《基层党组织脱贫攻坚案例选编》、六大特色种养业扶贫“万千工程”入选国务院扶贫办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高质量转型
2020年12月,安徽省发改委公布了2020年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名单,枞阳县旗山电子商务产业园顺利入选。这是继2019年12月枞阳第二产业实现省级区域名牌“零”突破后,第三产业迎来的首个省级区域名牌,标志着“十三五”,枞阳二、三产业均已形成特色突出的,有一定聚集效应的产业集群。
“十三五”,可以说是枞阳经济高质量转型、补短板的五年。过去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采掘业、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部件、造船业曾是枞阳六大主导产业,但这些传统产业普遍存在着布局较为分散、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链条短、没有形成首位产业优势等诸多问题。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成为五年来枞阳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该县着力“补短板”,持续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深入实施“创业铜都”行动计划,“十三五”枞阳有效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十二五”末6倍,国家行业标准立项获准26项,新增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各2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全国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2个。
目前,枞阳新兴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铝基新材料、绿色家具制造为双首位的“2+4+X”产业体系,2019年12月铝基新材料产业入选安徽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枞阳告别了没有省级工业区域名牌的历史。如今铝基新材基地已集聚含金誉金属材料、诚易金属新材料在内的产业链规上企业22家,正瞄准“十四五”该县首个百亿产业集群目标迈进。枞阳旗山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选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使该县现代服务业也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该县服务业占GDP比例超过第二产业,经济结构由十二五期间的“二三一”,调整为更为良性的“三二一”。
与此同时,枞阳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力帮助企业化解发展难题,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由全省“13550”压缩至“11240”。“劝耕贷”枞阳经验全国推广,先后获评“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荣誉称号。五年来,枞阳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92个、到位资金344.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24亿美元,分别是“十二五”的3.7倍、1.6倍、4.9倍。
民生福祉
2020年10月,以“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主题的全国城乡供水一体化研讨会在枞阳县召开,城乡供水一体化“枞阳经验”成了与会专家热议的话题。
小小一滴水,折射大民生。滨江之城枞阳,一衣带水、襟江环湖,但曾经百万人口的大县,却只有15万人能喝上长江水,“喝好水”“喝长江水”一直是困扰枞阳人的烦心事、揪心事。
2017年,枞阳县委县政府决定全面启动农村自来水并网改造工程,许下了“城乡同饮一江水,同质同网同服务”的庄严承诺。经过三年持续攻坚和不懈努力,2019年底,枞阳全面实现供水区域19个乡镇、214个村(居)全覆盖,城乡供水一体化“大动脉”完全打通,从“肩挑手提”到“润满枞阳”,59.89万枞阳农村人口彻底改变了“生在长江边、不饮长江水”的历史,实现了从“喝上水”到“喝好水”的根本性转变,枞阳也成为安徽首个实现全县城乡自来水并网的县。
“十三五”,是枞阳生态底色全面擦亮、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的五年。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枞阳段)加速呈现,“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强力推进,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按期验收销号。河湖长制、山长制推深做实,“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入选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秸秆综合利用率五年提高13.2个百分点。
完成城乡建设投资53亿元,是“十二五”的5.3倍。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乡镇政府建成区整治、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建设美丽乡村中心村83个、特色自然村9个。完成农村改厕4.6万户。农村生活垃圾三年治理行动通过省级验收。落实林长制,营造林地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2.3%。国家节水型城市成功创建,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通过验收。创成省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园林县城、卫生县城、森林城市,获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荣获2020年度“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基础设施全面跃升,公共服务不断优化,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超百亿元,水利建设投资37亿元,分别是“十二五”的15倍、5.3倍。该县首条一级公路G347提前通车,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枞阳速度获交通运输部充分肯定。公路总里程3585.5公里,路网密度243.3公里/百平方公里,分别是“十二五”末1.2倍、1.5倍。江北港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枞阳即将迎来铁路时代。
统筹推进城乡供水、公交、环卫和医养结合“四个一体化”,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城乡居民。农村自来水并网改造让全县人民实现“城乡同饮一江水”。安徽省首推城乡公交一体化PPP项目,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力推进城乡医养结合一体化,投资7亿元的医养结合补短板项目启动实施,集中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社会养老等养老服务并行发展。
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投入分别是“十二五”的1.1倍、1.2倍、1.3倍。跻身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县、“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农民减负工作先进县、保险先进县、人民防空先进县、食品安全示范县。(方千 吴保国 乔剑 )
党建红丨安徽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办好群众“小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建设的老旧小区,经改造后旧貌换新颜;长期困扰居民生活的噪音,经调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没有休闲活动场所,经协调后让老有所乐成为常态…… 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党建引领,也是马鞍山市当下“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最生动基层实践。 …【详细】
合肥:三类人员可免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 记者昨天从合肥市人社局获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可参加合肥市公共职业训练基地2021年免费就业技能培训。 合肥市提供免费技能培训的4家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分别是安徽合肥技师学院(新站…【详细】
油价年内第九涨 加满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 (申佳平)今日(28日)24时,国内油价迎来今年第九次上涨。国家发改委官网显示,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提高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