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从“滨江不见江”到“城市生态客厅”

2021年01月27日16:32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滨江文化公园。 马鞍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万里长江浩荡东流,至马鞍山稍作蛰伏,便一气冲开天门,直奔大海。江面碧波粼粼,岸线郁郁葱葱,薛家洼生态园、滨江生态湿地、滨江文化公园、陈家圩绿色廊道……今天的长江马鞍山段东岸,一处处游园、湿地,串珠成链,构成一道美丽风景线。

然而曾经,长江东岸却是另一番景象。

作为一座滨江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历史上经历了“先有矿后有市、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过程,沿江产业布局密集、产业结构偏重、污染排放较大,宝贵的岸线被大量非法码头、砂场占据,长江生态系统频频亮起“红灯”。

滨江全貌。 马鞍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只有生态优先,方能一马当先。近年来,马鞍山市把长江大保护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发展、最大的民生和最大的责任来抓,以高水平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用好长江大保护“辩证法”,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纵深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全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高质量、快节奏、大力度推动长江东岸综合整治。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取得了显著成效,生产岸线变为生态岸线、生活岸线,长江水保持Ⅱ类水质,重现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诗中美景,实现从“滨江不见江”到“城市生态客厅”的美丽蝶变。

系统治理 一张蓝图干到底

冬日,行走在长江马鞍山段东岸,郁郁葱葱的树木如同一条绿色长龙伸向远方。

杨树林滨江生态湿地。 马鞍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马鞍山市积极建设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大力实施长江岸线绿化造林工作。2020年,马鞍山市共完成长江1公里范围内造林6271.1亩,还湿4968亩。

马鞍山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严格落实沿江“1515”岸线分级管控措施,围绕打造沿江1公里生态修复样板区、5公里产城一体示范区、15公里城乡融合先行区的目标,系统推进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突出统筹规划,编制长江干流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制定岸线整改工作方案,加强岸线布局管控,压减生产岸线、增加生态岸线、提升生活岸线。

马鞍山市共拥有长达23公里的长江东岸岸线资源。2019年,结合长江生态修复,该市制定出台了《马鞍山长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东岸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确定了“环境、生态、景观、防洪”四位一体建设思路,一体推进环境治理、退田还湖、植被修复、水系连通、生态移民等工作。整治工程紧紧围绕“沿江风光展示区、湿地生态涵养区、城市生活融入区”的定位,以塑造良好的沿江生态景观为核心,运用大地景观手法,融入城市人文记忆,因地制宜展现本土特色,进一步优化沿江产业布局,打造一个生态自然、开合有度、文韵深厚的滨江绿色风景线。规划布局“一轴、五区”的空间结构,“一轴”,即起于太子大道、终于釜山西路,贯穿长江东岸沿江一公里范围的沿江绿道;“五区”,即生态修复区、湿地风情区、文创旅游区、采石风景区、田园风光区。

2020年,在长江东岸23公里综合整治基础上,又延伸到全市79公里长江岸线,全力打造长江绿色生态廊道。

薛家洼生态游园观江平台。 马鞍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流域治理 打造“城市生态客厅”

江天一色、芦苇摇荡、水鸟翩翩、游人如织……冬日的马鞍山薛家洼生态园,别是一番景致。

“虽然是冬季,但前来观光打卡的市民游客依然不少。”薛家洼生态园管理方、马鞍山市花山区中汇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葛军表示,在前期综合整治的基础上,目前薛家洼已实现长效管理,为广大市民游客打造一个清新优美、安全舒适、文明有序的滨江生态环境。

然而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一个脏乱差的典型区域。

薛家洼,万里长江奔腾至此后变得和缓,过去一直都是长江干流马鞍山段渔民、渔船最集中的聚散地,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与此同时,这块仅900多亩的区域,还集聚了散乱污企业、非法码头、固废堆场和畜禽养殖场,生态问题非常突出,直接影响长江生态环境安全。中央、省环保督查,薛家洼也是频频上榜。

2019年,马鞍山市借“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契机,以薛家洼为突破口,全面实施长江东岸综合治理,打造“城市生态客厅”。

当年5月份,薛家洼229名渔民率先收网上岸。与此同时,关停并转散乱污企业、拆除非法码头、修复岸堤、植树复绿、清理固废等一系列整治工程在薛家洼展开。短短数月,一个涵盖湿地堤岸、健身步道、防护林等景观的薛家洼生态园就出现在人们眼前。

采石矶景区。 马鞍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整治过程中,马鞍山市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使用本地树种进行复绿补绿,保留杨树林、芦苇荡等生态湿地,打造原生态的滨江湿地公园,不仅效果好,而且花钱少,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滨江不见江、临水不亲水”的问题。

薛家洼生态园、杨树林滨江生态湿地、滨江文化公园……短短半年时间,长江东岸实现秀丽巨变,从昔日“脏乱差”到今天的“美如画”, “滨江夕阳”“江豚戏水”成为特色景致,一处处亲江近水的江景公园、生态湿地成为广大市民的网红打卡景点。

源头治理 确保一江碧水永东流

2020年12月22日上午,随着“马港碧水01”收集船开展油污水收集作业,标志着长江干线安徽段首座船舶污染物集中接收站——马鞍山船舶污染物集中接收站正式启用。

该接收站位于姑溪河口下游1公里处,共建设1个500吨级港口服务公益性支持保障泊位及后方配套陆域处理设施,设计日接收船舶生活污水70m?,含油污水8m?,生活垃圾700kg,总投资1592.25万元。

马鞍山船舶污染物集中接收站建成运行后,将为进出马鞍山港的各类船舶提供便捷、免费的污染物接收服务,真正实现 “船-港-城、收集-接收-转运-处置”一体化链条的闭环管理,为加快推进长江干线安徽段绿色水运发展,守护一江碧水提供坚实保障。

长江生态之病,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马鞍山共有14条通江河流,2016年,为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河畅和群众满意”的目标,该市全面启动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截至目前,35条城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沿江大道。 马鞍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2019年9月,马鞍山市又全面启动雨污分流及混接改造,完成220条道路、315个小区、1150公里市政管网清疏和雨污分流改造,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长江。

除了通江河流的整治,马鞍山还通过排污口达标排放治理、沿江化工企业规范治理、“散乱污”企业整治、港口和船舶修造企业专项治理等一系列源头治理工作,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源头守护长江生态。

铁腕治理下,无边江景一时新。清退长江岸线约10公里、滩地1000多亩;拆除长江干支流非法码头153家、船舶修造企业34家;整治散乱污企业708家,整改提升各类企业156家,整合搬迁12家;清理固废堆放点95处,约90余万吨,治理修复面积800余亩;在全国率先实现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常年禁捕、渔民退捕转产工作,2984户10757名渔民告别“水上漂”……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一曲雄浑壮美的新时代“长江之歌”正在母亲河上唱响。(陈邦兵 汪清)

(责编:刘颖、张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