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买东西,却收到一个到付快递,打开发现是几块钱的地摊货,价值远远低于到付款,寄件人地址和联系方式也是假的。这是一种叫“盲发快递”的常见诈骗手法。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个人信息,采用盲发快递方式,普遍撒网,利用到付款和实际货品价格差获利。
这种“到付骗局”已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大数据时代,不法分子利用系统漏洞在电商和外卖等平台获取个人信息,再通过QQ群等方式进行非法交易。骗子和快递公司合作,安装快递后台发货系统,并筛除写字楼、公寓等签收率低的地址,专门发往居民小区。快递公司及快递员从“快递到付”中获利,甚至主动配合骗子,帮其填报虚假信息、代收钱款,致使骗局畅通无阻。受害人存在贪小便宜心理,或误以为是亲友赠送的礼物,在没有开箱验货情况下完成签收,事后觉得损失不大,维权成本太高,大部分人放弃维权,让不法分子有恃无恐。破解“到付骗局”,必须针对产业链各个环节逐一击破。
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机制。骗子可以“精准”投递,暴露出个人信息泄露日益严峻,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防止个人信息泄露,要从法律规范、行业标准、技术创新等方面持续加强保护力度,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机制,严厉打击不法分子泄露、交易个人信息。消费者网购时,尽量不要填写详细生活住址,避免个人居住信息泄露。
严格落实快递实名制。骗局中,快递公司起到关键作用。如果快递公司依法依规验货,骗子就不能使用虚假身份发货。快递公司应加强管理,在快递揽收环节,严格落实快递实名制,建立信息溯源追查机制,保证每个快递可查到揽收人、发货人。监管部门要严厉惩罚违规违法行为,督促快递公司履行安全主体责任。
不断提高法律维权意识。如果消费者没有签收,骗局到此结束,产业链在终端无法变现。消费者在收到需要到付的快递时,要先确定自己是否购买了该物品,或者询问可能购买商品的家人或朋友。对来路不明的快递拒绝签收,不仅使骗子的伎俩落空,还让骗子承担运费。即使准备签收,也要进行开箱验货。消费者被骗之后,不能因为损失小、怕麻烦就放弃维权,而应主动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党建红丨安徽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办好群众“小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建设的老旧小区,经改造后旧貌换新颜;长期困扰居民生活的噪音,经调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没有休闲活动场所,经协调后让老有所乐成为常态…… 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党建引领,也是马鞍山市当下“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最生动基层实践。 …【详细】
合肥:三类人员可免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 记者昨天从合肥市人社局获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可参加合肥市公共职业训练基地2021年免费就业技能培训。 合肥市提供免费技能培训的4家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分别是安徽合肥技师学院(新站…【详细】
油价年内第九涨 加满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 (申佳平)今日(28日)24时,国内油价迎来今年第九次上涨。国家发改委官网显示,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提高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