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界首市:村里有了“艺术团”

2020年12月08日11:12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脱贫攻坚政策好,穿得好来吃得饱,贫困群众有低保,看病住院有报销,人到六十有养老,日子越过越幸福,这样的国家哪里找……”11月28日一大早,78岁的朱洪运就早早来到村民大礼堂,唱起了自编的快板,对他来说,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因为界首市王集镇朱大村新时代红心艺术正式挂牌成立了。

“创建文化艺术团是我第一天来到村里就有的想法,想了快4年,现在终于实现了。”据朱大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钱卫峰介绍,2018年以前,朱大村并非如今的文明美丽乡村,村里的年轻人多数在外做生意或者打工,留下的老人、妇女、儿童居多。农闲时,大家无事可做,急需文化的滋养。

他走遍了整个村,发现朱大村以前还是个有名的老文化村,有文化底子,啥能人都有,于是他把所有的文化能人全部统计上来,并鼓励他们主动站出来加入艺术团。

功夫不负有心人,艺术团人员从3人发展到30多人,乐器从无到有,从有到全,节目从唱豫剧、广场舞发展到舞蹈、杂技、魔术、歌曲、小品、戏剧等。在筹备过程中,艺术团逐步积累了经验,除了自己排练节目外,还面向村民征集意见,按照群众需求“菜单式”开展活动,每周六固定演出,每台晚会都有鲜明的主题。凡有一技之长者,都可上台演出。

艺术团的筹建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村委会专门腾出4间房子,用于艺术团的排练。朱大村帮扶单位阜阳市场监督管理局拨付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修建舞台、采购音响器材、戏装道具。

扎起围裙上灶台是主妇,打扮一新上舞台是演员。“艺术团刚刚成立,虽然水平不高,但我们毕竟是土生土长的艺术团,是我们自己的艺术团,大家既是村民又是演员,我们将新农村的喜人变化和身边的好人好事,编成戏曲、快板、小品等奉献给群众,让身边人演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图的就是一个开心快乐,目的就是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朱大村党总支书记段小侠介绍说。

“通过打造艺术团,我们可以挖掘、培育本土文艺人才,培养人才队伍,形成常态化的文艺演出机制,实现群众演、演群众,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王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桑起介绍,艺术团的一步步发展体现了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让老百姓从“要我参加”变成“我要参加”,使乡村艺术团真正成为振兴乡村文化的活水源头。(赵富强 刘文琴)

(责编:欧恺、张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