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杯·我的退役故事

九旬退役军人宋良友:荣立两次一等功 深藏战功近70载

2020年11月25日09:28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他,战争时期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和平年代合上功劳簿,深藏功与名;他,60多年如一日,始终对自己的过往守口如瓶。他,就是淮北市92岁的退役老兵宋良友。

淮北退役军人宋良友老人 淮北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供图

2018年安徽淮北市全市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子女在表格上替他填写的“曾入朝作战立功”引起了淮北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注意。他们查阅档案发现,宋良友曾参加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以及长津湖战役等多场恶战。至此,这段封存已久的秘密才被慢慢公开。

激情燃烧的岁月

1928年9月,宋良友出生安徽省怀远县一个贫穷的农家,由于姊妹多,家里穷困,父母无力供他读书,小时候一直在外面讨饭为生,住的是草窝,穿的是破烂,吃尽了苦头。1949年5月,他如愿以偿参加了解放军,随部队到全国很多地方开展剿匪斗争。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由此拉开序幕。当年,宋良友同战友们坐着“大闷罐”,一路到了丹东,开赴朝鲜,保家卫国。

在连队里,宋良友身材魁梧,被选拔为轻机枪手,同时,他还是尖刀组的成员,每次战斗都冲在最前面。在朝鲜战斗的2年多时间里,宋良友已记不清究竟经历过多少次战斗,但他印象中最艰苦的一场战斗,是1950年朝鲜新兴里战役。

宋良友还清晰地记得,新兴里战役打得非常艰难。由于当时根本就来不及为志愿军十几万将士赶制冬装,志愿军穿着单衣就上了战场。

在新兴里战役中,宋良友所在连坚守的高地是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在争夺战中,宋良友和战友们与比自己人数多出3倍的“联军”殊死搏斗。战斗打了三天三夜,打退敌人数十次冲锋,最后他们仍牢牢守住了阵地。

战斗中,宋良友身受重任,他和战友们一起向敌人发起最后的冲锋时,不幸被敌军炮弹炸伤,直接被炸飞到悬崖边一棵树上,肚子炸出拳头大的一个窟窿,肠子也流出来了,当场就昏了过去。醒来后,他一把将肠子塞进肚子里,用身上的腰带系起伤口,攀着悬崖上的草藤返回队伍。

战斗还在继续,首长命令宋良友返回后方医院治疗……在医院缝了十多针,躺了两三天才醒来,至今肚子上留下了深深的一道疤痕。

新兴里战役结束后,由于宋良友的英勇表现,被志愿军总部授予战斗英雄,荣立一等功。

干一行爱一行

1954年4月,从朝鲜战场返回国内的宋良友,成为八一师复原建设团的一名学员。第二年早春,宋良友脱下戎装,回到家乡务农。

从此,赫赫战功被他埋在心底,只字不提。

不久,根据组织安排,他来到淮南大通煤矿,成为一名砌砖工人。

1957年10月,淮北矿区烈山斜井(后定名为烈山一矿)破土动工。初建伊始,百废待举。第二年冬天,接到上级调令,已在淮南逐渐安定下来的宋良友,又北上“支援”淮北。

可这一支援,就是一辈子。

宋良友深知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业务不熟练,要想快速提升技能,胜任新岗位,必须比常人付出更多努力,下更大的劲、吃更多的苦才行。

艰苦的工作繁重的学习,没有让宋良友却步,反而增添了与困难顽强拼搏的斗志。功夫不负苦心人。宋良友通过自已的勤奋好学,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很快,他成长为一名业务精湛的熟练工人,当上了师傅,带起了徒弟。

1963年10月,煤矿塌方引起的连锁反应,让矿井主巷道的煤块从底部堵到棚顶,足足有10多米高,连续3天人进不去、煤出不来。来支援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无法及时赶到。

整个煤矿,一时陷入到恐慌和焦急之中。

“越是困难,越是危险,就越能学到技术,为国家、为集体做出更大的贡献。”正当大家手足无措时,宋良友第一个站了出来。

在塌方现场,宋良友等人连续奋战了10多个小时,将一根根数百斤重的撑木,交织成一张从地面蔓延到棚顶的“安全网”。

在这张坚固的“安全网”的保护下,人员、设备陆续进场,拥堵在主巷道的煤块、矸石被清理一空,恢复成了往常人头攒动、安全有序的生产场景。

还有一次,是井下要进行改水工程。宋良友又主动请战。他带着大伙蹲在齐腰深的污水里,忍着腰痛的折磨,连续奋战了10多天,直到工程保质保量完成。

从1966年3月转到地面,到1970年9月短暂返回井下,再到1984年7月正式退休,宋良友先后从事了门卫、掘进、烧锅炉等多个工种,总是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深藏功与名

退伍返乡的宋良友从不以功臣自居,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只是把军功章珍藏在自己的卧室里,作为对战友们的怀念。与他一起工作多年的同事都不知道他是朝鲜战场上的两次一等功臣。

“回国复员以后,爸爸强烈要求回乡种地、挖煤。他总说,那么多战友都牺牲了,自己没资格再去享受祖国的特殊待遇。”小女儿宋怀忠说,爸爸年轻时下矿挖煤甚至都不在矿上洗澡,为的就是不让工友们发现自己受过伤、立过功。

宋良友始终隐埋功名,做一名平凡的普通矿工,但他心中始终燃烧着一团火,那就是对战友的思念、对逝去的青春和生命的缅怀。

2014年开始,宋老的小脑开始萎缩,第二年,因脑血栓宋老瘫痪在床,很多事情、很多人都无法记起,惟有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部队番号记得最为清晰。

在孩子们的记忆中,父亲只会唱一首歌,那就是“雄赳赳、气昂昂,踏过鸭绿江”。这首歌是宋良友对激情燃烧岁月最好的怀念。

“爸爸,爸爸,‘雄赳赳、气昂昂,踏过鸭绿江’……”八一节这天,大女儿宋华尝试着引导老人唱这首他常常哼唱的歌曲。

“雄赳赳,气昂昂,踏过鸭绿江……”老人真的唱了起来。此刻,两行浊泪顺着老人的面颊轻轻流淌下来……(赵越)

(本栏目面向社会公开征文,来稿可发送至电子邮箱:ahwdtygs@163.com)

(责编:关飞、常国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