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杭州10月21日电(汪瑞华)拥堵排名从全国第2位降至第35位、市区停车实现“无杆停车场”、酒店30秒可办理入住、公园20秒即完成入园……在浙江杭州,这简单普通的一串数字变化的背后,得益于“城市大脑”的建设。
何谓“城市大脑”,就是搭载于互联网,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对城市实施全域全程的即时分析和管理。通过全社会的数据互通,数字化的全面协同,跨部门的流程再造,实现民生直达、惠企直达和基层治理直达。
也正是这一“城市大脑”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赋能,从而让城市变得越来越智慧,也越来越聪明,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数字停车场。王川摄
在杭州,市区医院停车难,一直是街区治理的“顽疾”,道路拥堵、车位紧张等现象时有发生。
杭州市上城区从市一医院周边着手,与城管、交警、卫健等多个部门协同,通过盘清“家底”、智能规划、文明提升,打破以往的条块分隔,激活区域内停车资源,从医院内的127个泊位扩大到实时共享周边500米半径内的1293个泊位,“看病20分钟,排队找车位1小时”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令人欣喜的是,通过“城市大脑”的介入,医院外围车辆等候时间从90分钟逐步缩短,排队长度从350米逐渐缩短,最终实现了即停即走,不再排队。
久而久之,拆除隔离设施,恢复道路通行功能,交通秩序好了,机非刮擦事故少了,交通出行成为自觉。
杭州以“城市大脑”为车位管理赋能,解决道路拥堵、停车难问题,正是一次推动存量优化的管理创新,不仅增加了车位资源的有效供给,更成为赋能城市治理、助力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
2016年,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开始建设城市大脑;2017年,发布杭州城市大脑交通系统V1.0版;2018年,城市大脑综合版发布,开始从“治堵”向“治城”迈进……“城市大脑”的建设,可以说是全市总动员。
智慧交通。王川摄
城市大脑善思考,建立在广泛的信息共通、数据共享之上。
据介绍,杭州“城市大脑”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数字治堵”、“数字治城”、“数字治疫”。其中,在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杭州首创健康码、企业复工复产数字平台、亲清在线等,为确保“抗疫和复工复产两战全胜”提供数据服务和技术支撑。
“数据‘动’起来,‘城市大脑’必将变得更加耳聪目明,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也让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现代化。”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成员傅卫权如是说。
安徽三名干部被查,其中一人主动投案 宣城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站原站长徐鸿博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宣城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站原站长徐鸿博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已主动投案,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宣城市纪委监委) 滁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二大队…【详细】
换领身份证“网上办” 临时证“全省通办” 日前,合肥市民郑先生因身份证丢失,给出行带来不便。10 月20 日,他在合肥市瑶海区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内,仅花费了几分钟时间,就在现场拿到临时居民身份证,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记者从省公安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获悉,即日起我省全面推行居民身份证…【详细】
安徽将再建一座长江公铁大桥 10月20日,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内容已启动公示,八百里皖江将再添一座长江大桥。该项目建成之后,将替代既有铜陵长江公路大桥。 公示显示,该大桥位于铜陵长江公路大桥上游约720米处,两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