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霍山:脱贫攻坚 红土地再谱新篇

2020年10月17日19:31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10月17日,第7个国家扶贫日,位于大别山深处的霍山县电影院迎来了550名不寻常的观众,他们都是该县奋战在一线的普通扶贫干部。“今天邀请大家观看《我和我的家乡》,感谢各位在扶贫前线做出的卓越贡献,因为你们的付出,脱贫攻坚岁月可追,乡村振兴未来可期。”陪同大家一起观影的县委书记项跃文感慨道。

“千里大别山,主峰在霍山。”作为一个集革命老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水库移民集中区、自然灾害频发区、大别山主峰核心区为一体的山区县,霍山县于2012年在大别山区率先脱贫“摘帽”,但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较重。2016年精准核查全县有重点贫困村43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801户32102人,贫困发生率9.78%。

健康脱贫拨穷根

“真是得亏你们啊,不然,我们家的日子真的过不下去了!”10月14日上午,佛子岭镇通水灌村扶贫专干李琦开车来送自己的帮扶对象程裕凡、吴章霞夫妻俩去镇卫生院体检,吴章霞拉着李琦的手,不住地抹着泪水说。

2016年10月26日,当李琦第一次走进程裕凡家中,被眼前的情景“吓”住了:户主程裕凡64岁,肢体二级残疾,高血压后遗症半身不遂卧床不起。配偶吴章霞63岁,高血压、腰骨骨折,常年吃药,34岁的儿子程善杰骑车意外摔伤,有严重的癫痫后遗症,一家人光吃药一年就得15000余元。

李琦感到深深的无助:一家三口人,三个“药罐子”,怎么去帮扶?

2017年1月,霍山县开始实行“351”“180”健康脱贫政策。李琦第一个跑到程裕凡家,一边帮助他们整理住院和用药账单,一边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用好用足健康优惠政策,还帮他们争取政策代缴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因为程裕凡行动不便,许多棘手的报销和填表手续,李琦都得自己一趟趟地跑医院、跑村部、跑镇上……

那一年,程裕凡家医疗费总额13502.6元,统筹报销金额8273.35元、“180”补充报销费用2984.09元,自己只需要支付2000余元,大大减轻了这个家庭的医疗负担。

这几年,政府加大产业扶贫力度,鼓励贫困户适度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在李琦的鼓励帮扶下,程裕凡家也发展低改茶园5亩,每亩产业项目补贴300元,每年茶叶收入也有4000元左右。

2019年,程裕凡家的茶叶收入、务工收入,加上低保金、光伏分红、养老保险金、残疾补贴,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的标准,人均收入过万元,本人自愿申请脱贫。

目前,因病、因残仍是农村人口最紧迫的致贫原因。霍山县根据该县实际情况,出台《霍山县健康脱贫“双十”工程实施方案》和《霍山县健康脱贫兜底“351”“180”工程实施办法》等配套文件,倾力推动健康脱贫政策的落实,2018年,霍山县获评全省健康脱贫工作表现突出县。2020年,为全县3.04万名贫困人口代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759.7万元,高血压等四种慢性病签约管理服务序时到位,实施贫困人口健康体检16336人,开展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2344人,救治率100%。

易地搬迁人挪活

10月14日下午,杨毅来到漫水河镇张家榜村民组易地扶贫安置点,看望搬迁贫困户的生产情况。62岁的朱厚春杵着拐杖,安逸地坐在自家门口的扶贫专柜前招呼刚来的一批客人。他的新家就在318省道边,不少自驾去陡沙河温泉或是白马尖旅游的游客都在他家门前歇歇脚,顺手买些“红灯笼”辣椒和干豆角、山核桃等山货回去尝尝鲜。

“以前住大山里面,谁会去啊?种点辣椒也就自己吃,红薯种多了也只能喂猪……”老朱心满意足地对杨毅说,“现在多好,山里种啥都能变出钱来,孩子上学就在家门口。”

朱厚春一家原本住在一个偏僻小山村,2014年因为旋耕机操作失误致残,2016年洪灾泥石流又毁坏了自家的老屋,一家人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在村两委的关怀下,他家申请了易地搬迁,安置点新房就位于S318旅游通道旁。搬下来后,朱厚春扩大了自家的“红灯笼”辣椒种植面积,当年就喜获丰收。仅此一项收入就达1.5万余元,2017年该户光荣脱贫。

漫水河镇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因受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影响,镇内很多贫困群众居住环境恶劣,交通条件落后,配套难以实施。漫水河镇结合深山区贫困群众生存现状,聚焦“三保障”,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头号工程,2016-2018年在全镇11个行政村内规划建设了31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帮助镇内262户881名贫困人口脱离穷窝,搬迁规模全县第一。

为确保农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贫困户集中安置后,杨毅带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组,结合“十大工程”扶贫政策,量身定制“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有针对性地给予后续帮扶措施,通过介绍务工、增设公益性岗位、针对性技能培训、开展中药材和茶叶培训班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每户至少有一项主导产业或一人就业,家庭收入稳定增长,确保每一位搬迁户既能“安居”又能“乐业”。

至2018年底,霍山全县共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56个,完成1675户5459人搬迁入住,顺利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总任务。

产业脱贫奔富路

10月15日,太平畈乡洪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吴南江来到帮扶对象李 友清家的天麻田边。李 友清的妻子万小英小心翼翼地揭开盖在地上的塑料薄膜和稻草,用手一层层扒开覆在上面的细沙土。“有了,有了,好多好大!”看着地里挤得满满的“天麻宝宝”,万小英喜不自胜。单从扒开的这一畦天麻田来看,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这一块有6分地,估计能收个5万元以上。”吴南江粗略地帮她估算了一下。

“再过段日子,我们洪峰村就热闹了,家家户户种植的天麻、茯苓就要起挖收获了。到时候药材收购商直接开车到农户田地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农户立马就能数着钞票咧嘴笑了。”吴南江乐呵呵地说。

洪峰村地处皖鄂两省交界, 2014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6户465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5.25%,在全县43个贫困村中位列第二。

李 友清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两个小孩上学,夫妻俩体质差干不了重活,家中经济困难。李 友清以前也年年窖茯苓、天麻,但传统窖法产量一直不高。吴南江多次联系技术人员到洪峰村开展技术培训,安排村民到金寨县参观学习天麻高产丰产栽培技术。当李 友清家天麻制种正缺少启动资金时,驻村扶贫工作队又帮他申请了5万元无息贷款。

2017年12月,李 友清家种了4分田的天麻卖了1万多元,成为全村第一批脱贫户。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现有105户贫困户,其中95户都不同规模地发展了中药材种植,依靠发展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2018年底,洪峰村终于“整村出列”,实现了“户户脱贫”和贫困发生率为零的历史性目标。2019年,洪峰村集体收入上升到18.8万元。依靠产业脱贫,这个全县西南最偏僻的古老村落也终于彻底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李琦、杨毅、吴南江只是霍山无数冲锋一线扶贫干部中的三个。近年来,在这个曾经为新中国的解放奉献出无数英雄儿女的革命老区县,有无数扶贫干部在默默付出,他们带领老区群众拨穷根,寻富路,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谱写了一曲曲与贫穷决战的不屈战歌。至2019年,该县累计脱贫10416户30062人,43个贫困村整体出列。2020年初,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21%。

当日在观影现场,该县县委书记项跃文表示,近年来,霍山县依托“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四大平台建设,立足“稳定长效”脱贫目标,围绕资源做文章,围绕特色兴产业,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闯出了一条“红色引领、绿色减贫”新路径,扎根一线的扶贫干部们功不可没,未来,我们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发展成果,接续推动霍山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陈 波 图文)

(责编:吴西露、金蕾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