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话民生】寒门学子轻装行,感恩之情铭记心

2020年10月14日14:18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我叫汪鹏,今年25岁,家住岳西县姚河乡姚河村。

我家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父亲在我初二的时候患病去世,为了给父亲治病,家中一贫如洗。母亲迫于生活压力,只能外出到杭州务工,而我从此开始长期住校生涯,一直到毕业。家里的生活开支全靠母亲务工的微薄收入来支撑。在家里最困难的时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省委办公厅教育扶贫举措就像一眼清泉滋润着我,让我在求学的路上能够轻装前行。我有太多感恩的言语需要表达。

中考那年,我顺利考入舒城县千人桥中学。上了高中,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支出要比初中多不少,担心家里拿不出钱,也不忍心让母亲背负更多的经济负担,曾一度想放弃学业出门打工。

有一次上课,班主任提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民生工程,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高中学生实行教育资助政策。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填写了申请书,通过一系列程序,获得了资助资格。每年可以获得国家助学金3000元,学校还免除了我的学杂费。就在这时,村里的姚书记联系到我,说姚河乡是省委办公厅扶贫联系点,省委办公厅正在我乡开展结对帮扶困难学子活动,考虑到我家的困难情况,推荐我成为资助对象之一。那天我高兴极了,得到了这些资助意味着可以极大地减轻妈妈的负担,我可以完全无心理负担的完成学业。我的帮扶结对人是石远芳阿姨,她从高一开始到大学毕业平均每年资助至少2000元,还会给我寄衣服和鞋子。同时,对我的学习生活状况也很关心,经常嘘寒问暖,有次她特意从合肥开车来学校看望我,让我倍感温暖,倍受鼓舞。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民生政策和省委办公厅多年来在姚河资助困难学生的举措,不仅是党和政府对困难学子的关心关爱,更是对我们的期望。高二时,由于综合表现优秀,我获得了唐仲英奖学金5000元;通过高中三年的努力,我顺利考取盐城工学院;大学期间,我获得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现在,我选择回到了家乡,成为姚河乡一名大学生回归工程人员,在沈桥村工作。我以饱满地的热情投入到当前的工作,为家乡的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汪鹏口述 李津怀 储建军整理)

(责编:范晓琳、金蕾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