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5点,天还没亮,安徽宣城市郎溪县双庙村村民袁宏才就起了床。一杯清茶下肚,穿上胶鞋,带上铁锹,开着皮卡径直向田里奔去。他说:“下个月,我种的1000亩再生稻就要迎来第二季收获了。现在正是水稻生长关键期,可不敢掉以轻心。”
打开车门,袁宏才三步并作两步,迫不及待到田里察看情况。捧起一串稻穗,他仔细观察:“有些再生稻已经开始灌浆了,不出意外,很快就能迎来丰收!”
57岁的袁宏才,是郎溪宏业粮油种植家庭农场的业主。农场从2017年开始试种再生稻,当年年末总产量达到160吨,因为品质优良,很受消费者喜爱。尝到甜头的袁宏才从2018年开始,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
“每年3月初,我们要把种子放到育秧盘里培育,其中最关键的农资是育秧基质。”老袁说,“今年受疫情影响,原本从外省购入的农资无法送达,一旦错过育秧最佳时机,损失就大了。”
袁宏才向郎溪县农业农村局反映了情况,没过几天,好消息传来,县农业农村局专门为他开了一张“急用农资通行证”,确保农资顺利运抵农场。
为克服疫情和汛情影响,确保秋粮不减产,郎溪县拿出了硬举措。农情监测和农资调运两手抓,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引导农户及时以直播、育秧移栽等方式补种水稻,同时组织139名农技人员深入一线指导农户。郎溪县还鼓励和引导种粮大户种植再生稻,今年对再生稻种植户落实每亩补贴120元的奖补政策,全县再生稻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
“前段时间再生稻第一季成熟,我们抓紧抢收,产量比往年还略高。”老袁说,“加上今年粮食收购价有小幅度增长,里外里一合计,收入增加了不少。”
除了1000亩的再生稻种植,袁宏才的农场还有1000亩地用于小麦和杂交稻轮作。“5月的时候,小麦就已经收割,下个月杂交稻也要迎来收获期。今年保守估计,收入能有60多万元。”老袁笑着说。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22日 第 02 版)
党建红丨安徽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办好群众“小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建设的老旧小区,经改造后旧貌换新颜;长期困扰居民生活的噪音,经调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没有休闲活动场所,经协调后让老有所乐成为常态…… 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党建引领,也是马鞍山市当下“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最生动基层实践。 …【详细】
合肥:三类人员可免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 记者昨天从合肥市人社局获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可参加合肥市公共职业训练基地2021年免费就业技能培训。 合肥市提供免费技能培训的4家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分别是安徽合肥技师学院(新站…【详细】
油价年内第九涨 加满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 (申佳平)今日(28日)24时,国内油价迎来今年第九次上涨。国家发改委官网显示,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提高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