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上坊村:皖西秘境产业兴

2020年09月17日15:06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日前,岳西县古坊乡上坊村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徐朝阳正在和务工人员一起采摘猕猴桃。头顶的烈日灼热,穿梭在茂密的猕猴桃藤蔓当中如同置身蒸笼。但徐朝阳的心却更加炙热——今年的猕猴桃丰收了!

据了解,2014年在中石化精准扶持下,上坊村发挥山区自然优势,成立“岳西县中惠红心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试种100余亩红心猕猴桃。因其优良的品质,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为了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合作社负责人徐朝阳决定扩大种植规模,到2020年,红心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到300多亩。另外,他还鼓励周边农户发展红心猕猴桃种植,由他负责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

徐朝阳说:“我们合作社有40户农户加入,共种植红心猕猴桃300亩,预计今年可产6万斤果子,产值可突破100万元。”

上坊村除了发展红心猕猴桃种植业,还在省社科院的帮扶下,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了“安徽秦川义树休闲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荃优丝苗”品种水稻220多亩。成片的稻田,及腰深的稻穗,在田埂上远眺,可以想象到稻谷满仓的丰收景象。

河埔组的崔世春在合作社免费领取了稻种,种植了5亩水稻。合作社还提供种植技术支持,免费提供有机肥,农户愿意的话还可以将自家吃不完的水稻卖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销售。干完自家田里的活,崔世春夫妇到合作社务工,还有十几天上坊村的水稻就要开镰,现在已经开始田间排水除草工作。水稻的叶子很锋利,在稻田中穿梭既要防止被割伤,更要注意不能踩倒稻穗,工作虽然艰辛,但想想收获,就一切都值得了。

崔世春说:“我家种了5亩荃优丝苗水稻,一年水稻能卖一万五、六千块钱,在合作社务工也能做万把块钱。”

据合作社负责人储江海介绍,不论是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还是有劳力的农户自己种,整个过程都不打农药,不施化肥,采取人工除草的方式,让水稻自然生长,是绿色无公害食品。并且“荃优丝苗”品种优良,煮出来的米饭味香、松软,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目前,该品种大米亩产值比普通大米高1000元左右。

“合作社今年和农户签约的是120户,流转土地220亩,种植荃优丝苗优质水稻。合作社负责统一提供优质稻种,指导种植技术,每亩的收入在3500到4000块钱,收益比普通水稻高出50%到60%。”储江海介绍说。

离稻田不远的街道上,有一家农村淘宝的小店铺。门面虽小,但五脏俱全,店里销售野生板栗、野生猕猴桃、石耳等农产品。店铺的主人叫刘凤,周围的人亲切的称呼她“凤姐”,她介绍,她有家名为“皖西凤姐土特产”的淘宝店铺,除了老客户会通过微信下单之外,淘宝上也能买到她家的产品。刘凤还通过直播的方式介绍家乡的农产品,让藏在深山里的美味被更多的人了解。

刘凤说:“今年茶叶销售了300多斤,大米销售了4000多斤,野生猕猴桃销售了4000多斤,野生板粟销售了200多斤,各种土特产、农副产品销售额已经突破了20万元。”

店里销售的产品从哪里来?上坊村朱冲组村民徐永林说出答案。徐永林今年69岁,身体非常好,经常上山打点山货。以前从山里背回来的“宝贝”给家里人尝个新鲜,也给亲戚邻居送一些,但还有很多吃不完,就烂掉倒掉了。现如今有了凤姐开的小店,山里的“宝贝”有了新去处。不仅让山里的资源得到利用,还让闲赋在家的老人们有了新事业。

徐永林说:“我今天早上5点上山,摘了42斤野生猕猴桃,今年一共卖了300多斤,收入1000多元,我以后还要再摘一点。”

2014年的上坊村,有贫困户291户,贫困人口873人,贫困发生率为36.6%。如今的上坊村,2019年整村脱贫,户户通了水泥路,家家通了自来水,楼房鳞次栉比,产业发展有声有色。生姜、茶叶、高山蔬菜都是上坊村的招牌,曾获得“特色农业先进村”荣誉称号。

上坊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扶贫队长程宏志说:“脱贫攻坚以来,我们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先后发展了优质大米生产基地、红心猕猴生产基地和生姜生产基地,人均收入从不足5000元增长到1万元以上。接下来,我们将做好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有效过渡,让人们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吴传攀 汪炅)

(责编:范晓琳、金蕾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