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徽省人民检察院3日消息,至今年7月底,安徽省检察机关摸排出来的27件涉民营企业刑事诉讼“挂案”已全部清理完毕,其中监督公安机关撤销案件23件,督促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移送审查起诉4件。另有1件为某被害公司不服检察机关不起诉决定的刑事申诉积案,经承办人耐心释法说理,申诉人现已撤回申诉。
所谓“挂案”,就是一些案件在办理过程中,既不了结又不向前推进,出现“疑案从挂”的现象。据了解,涉民营企业刑事诉讼“挂案”和刑事申诉积案清理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安徽各地检察机关通过查阅台帐摸清底数、调阅卷宗实体审查的方式,共摸排出27件“挂案”和1件积案。
据介绍,上述27件“挂案”均滞留于公安机关侦查环节,其中属于立案侦查满两年未依法处理的有15件,属于解除强制措施一年后未依法处理的有12件,所涉罪名均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类犯罪和侵犯财产类犯罪,包括虚开发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职务侵占以及合同诈骗等类案件。之所以会形成“挂案”,其主要原因在于案件事实未查清和法律适用方面存在争议,即罪与非罪不清。为做好“挂案”的清理工作,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对每一起案件都建立起清理时间表,实行挂图作战。对于清理进展缓慢的地方,则直接发出督办函,要求市级检察院的检察长亲自督促指导。此外,还将“挂案”清理列入该省检察院领导集中调研督导的重要内容,以帮助协调解决清理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为杜绝再次出现“挂案”、积案现象,安徽省人民检察院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专门下发《关于建立涉民营经济刑事案件办理相关工作制度的通知》,要求各地举一反三,加大检察监督力度,定期对相关案件进行排查梳理,一旦发现有超期未办结的案件必须及时清理,确保案件处理及时、高效。
同时,主动加强与公安、法院沟通协调,探索建立涉民营企业犯罪案件办理进度定期通报机制,着力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以做到预防“挂案”在先,切实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吴贻伙 赵强)
安徽推出“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 日前,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发出通知,部署我省“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全面上线运行。通过服务地图,可快捷获知社保、公积金、住房、医疗、交通、税务等政务服务事项“去哪办”“怎么办”“就近办”等关键信息,为企业和群众办事带来极大便利。…【详细】
安徽将谋划江淮骨干水网“新蓝图” 9月2日,记者从省公共资源交易集团获悉,安徽将启动引江济淮与大别山水库群及淠史杭灌区等水系连通专题规划研究。未来,通过统筹大别山上游水库群、淠史杭灌区骨干渠系、巢湖及瓦埠湖等水利工程资源,构建畅通的江淮骨干水网,助推巢湖及淮河水生态修复,进…【详细】
安徽22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安徽省22个村榜上有名,入选数量居全国前列。 安徽省入选的2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别是合肥市长丰县杨庙镇马郢社区、庐江县万山镇长冲村,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榴园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