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施工擦亮“高端城建”金招牌

——中国十七冶滁州奥体项目智慧工地助力精品工程建设

2020年09月02日11:35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积极践行这一理念,中国十七冶集团城建工程技术分公司滁州市奥体中心项目以“智能化、大数据”为手段,运用“互联网+工地”跨界融合创新管理方式,全面提升施工现场工作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工地点亮科技之光,助力打造“高端城建”金招牌。

由中国十七冶集团承建的滁州市奥体中心项目是滁州市打造的首个大型地标性民生工程,作为2022年安徽省运会主场馆,工程占地约810亩,总建筑面积约13.32万平方米,主要包括40000座体育场、6500座体育馆和1600座游泳馆。

滁州奥体项目效果图

自上而下 建信息管控通道

进出工地“刷一刷”、现场监测“扫一扫”、管理审核“点一点”……这不是“黑科技”展场,而是滁州市奥体中心项目建设工地上的工作常态。一个云平台,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能实时监控、精准把控现场脉络、科学分析精准施策、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请进入。”声音响起,滁州市奥体中心项目门前,工人们刷脸识别开了紧闭的大门。每天一大早,滁州市奥体中心项目工地现场入口,工人师傅们都自觉在门禁系统前排队进入施工现场。下班从出口出工地时,也需要刷脸识别。这一简单的动作背后,是进出人员身份证信息采集、安全培训数据记录、施工人员考勤管理、人员进出数据统计和分析等一系列复杂的大数据统计,刷卡记录同时也是工资发放的依据。

在这方智慧工地上,系统平台、智能技术、智能设备的应用,让工地具有类似视觉、听觉、嗅觉和逻辑分析的能力,确保时时看得见问题、听得到噪声、嗅得着风险、想得出办法。

随着“互联网+”不断融入各行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智慧工地,推动建筑工地实现精细化、信息化、标准化管理,实现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已成为建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在此背景下,所有项目部都以《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智慧工地平台应用实施细则(试行)》为指引,立足施工现场一线作业岗位层级,对“人、机、料、法、环”等各关键要素实现了全面、智能的监控和管理。

为建立多方协同、多级联动、整合高效的创新管理体系,打通“总部—项目部”的信息管控通道,城建分公司以滁州市奥体中心、遵义广厦·未来城、泗县片区等大项目为标杆,重点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智慧示范工地、精品工程。公司还结合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要素自动感知、施工现场视频可见、施工技术全面智能,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建设目标等的顺利实现。2020年以来,以滁州市奥体中心为代表的施工项目,走在了十七冶“智慧工地”建设的前列。

智慧应用 立现场管理标杆

滁州市奥体中心项目紧邻滁州市明湖区域,位置优越,随着项目施工的进展,劳务管理人员增多以及复杂的施工环境,成为项目管理团队的头号难题。为进一步加强管理,项目部积极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广泛运用“智慧工地”技术,将工地二维码、智能控制系统等整合通过一款“智慧工地”手机APP进行操控,实现了共享信息、规范流程、提高施工效率和加强管理的目的。

打开APP,滁州市奥体中心项目管理人员能对项目整体运行状况了如指掌。与此前需要靠人到现场来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管理相比,“智慧工地”APP可以帮助管理者远程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不仅提升了文明施工和现场管控水平,也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处置效率。

数据的采集得益于安装在项目部驻地和施工现场的视频监控系统及远程验收系统。依靠这些“眼睛”,APP能够实时接收高清图像,操作人员也可以进行多画面切换、定时录像、视频抓拍等功能,随时掌握各工区、各环节的施工情况,提高了管理效率、加强了监控力度。

同时,为进一步共享信息,项目部还按照管理、生产、安全、文明施工等不同职能,建立了多个微信和QQ群,上传图片、文字,实时交流工程进展信息,实现了现场监管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有力地促进了项目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绿色施工 树环保模范项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统计,建筑行业建造能耗占全社会一次能源消耗的25%,建筑运行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0%。

智慧工地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智能路灯子系统、智能水电监测子系统,扬尘噪音监测子系统、污水监测子系统等在施工活动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

在滁州市奥体中心项目工地现场,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围满了脚手架,几百名施工人员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作业。与此同时,工地上安装的的雾炮机、小型洒水车、围挡数百个喷淋头同时作业,全方位、立体式对工地进行有效防尘降尘。除了实行裸土覆盖,场地硬化和冲洗洒水也必须到位。项目总工程师李志涛介绍,为有效降低现场扬尘和噪音,项目部建立了扬尘监测在线系统,通过传感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空气质量;PM2.5的检测数据将跟施工现场的喷淋系统、雾炮系统等实现联动,一旦PM2.5达到某个监控数值,整个工地上的喷淋、雾炮等扬尘治理装置将自动开启,实现防尘降尘“无盲区”。

千里之外把控现场脉络,精准施策消除安全隐患,“智慧工地”建设让滁州市奥体中心项目部全体员工充分感受和领略了“互联网+大数据”的魅力与风采。十七冶城建分公司也将继续以“智慧+互联+协同”的现代管理理念,努力建设更多、更安全、更环保、更科学的现代化“智慧工地”,助力“高端城建”品牌建设!(赵勇)

(责编:范晓琳、金蕾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