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援藏工作巡礼·走进山南

安徽茶树扎根雪域高原 促进当地农牧民增产增收

2020年08月27日06:24  来源:安徽日报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山南市错那县境内的勒布沟。这里位于波拉山南侧,是喜马拉雅山东段的一条南伸式大峡谷,平均海拔2800米左右。

  雪山、草甸、原始森林……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独特的生态环境。勒布,藏语意为“好的地方”。来自安徽的茶树,在这里扎下了根。

  在深山里的一处茶园,从安徽移植过来的“黄山大叶种翠绿1号”茶苗长势良好。麻玛乡茶叶生产合作社负责人次仁,正带领十几位村民进行除草等茶园管理工作。

  “以往我们种茶叶主要‘靠天收’,殊不知茶园除草也有大讲究。 ”次仁告诉记者,以前他们误以为茶树间的草可以对茶树起到保暖作用,安徽的专家及时给他们指出了这一误区,指导他们科学除草,茶叶产量明显增加,品质也有所提升。

  勒布沟茶区是藏南茶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南市唯一进行茶叶生产的区域。这里有50年茶叶种植历史,但由于地形环境复杂、管理技术缺乏、生产营销落后的局限,一直以来,茶园面积小,茶叶产量低,加工工艺落后,营销渠道狭窄,产品附加值不高,茶产业发展缓慢。

  “茶叶品种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调研,发现黄山大叶种非常适合在这里种植。我们在这里推广黄山的优质茶种,希望茶叶能为当地群众增加收入。 ”安徽援藏干部、错那县县委常务副书记曹文磊说。

  据介绍,2019年7月,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进驻后,经深入走访调研,确立了“科技主导、项目支撑、品质优先、品牌增效”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茶叶之乡”黄山市对口支援错那县的优势,从茶种改良、茶园管理、设备升级、品牌培育、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精准施策、全面帮扶,扎实推进勒布沟茶产业走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之路,实现茶产业增产增收,农牧民增收致富,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翠绿1号’是从国家级的地方茶树良种里面选育出来的,目前在勒布沟已经试种成功。 ”安徽援藏干部、错那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裴含龙告诉记者,今年3月,2万株优质茶苗“黄山大叶种翠绿1号”从安徽空运至西藏。安徽援藏工作队采用“内地引进+本地繁育”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技术指导,提升茶园管理水平,推进茶产业发展水平上台阶。

  据了解,为解决当地资金投入不足、生产规模较小的问题,“十四五”期间,安徽援藏项目计划安排资金300万元,实施勒布沟茶叶整体提升工程,重点支持茶叶加工设备升级、工艺改良、品牌培育和市场营销等,推动茶叶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好的品牌体现茶叶的价值,是茶叶的无形资产。勒布沟茶产业做精做优,就要做好品牌文章。 ”曹文磊说。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正积极联系省内知名品牌茶叶企业与错那县开展合作,在保证原有藏茶产量前提下,提高芽茶产量,加大品牌打造和市场营销力度,瞄准中高端消费市场,开发高原有机精品“小罐茶”系列产品,不断提高勒布沟茶产业的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

  预计3年到5年内,勒布沟茶区的茶园面积可达1100亩,茶叶年总产值可达3500万元,茶产业将成为勒布沟的主导产业之一,进一步促进当地农牧民增产增收。(吴量亮)

(责编:吴西露、郭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