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发布(图)

十年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

2020年08月26日06:36  来源:安徽日报
 

  8月25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省统计局、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布《安徽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公报显示,2017年底,全省普查对象数量共119298个(不含移动源)。与2007年第一次普查相比,在全省工业源普查对象数量增长96.8%的前提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78%、87%、66%、37%,体现十年间污染防治所取得的巨大成效。

  此次普查历时3年,标准时点是201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是2017年度。公报显示,2017年底,全省工业源83596个、生活源15994个、畜禽规模养殖场17224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2354个。合肥、安庆、阜阳、宣城、六安5个市各类污染源的数量占全省总数的51.35%。全省机动车保有量908.81万辆。

  普查掌握了全省各类污染源的排放情况,水污染物排放情况为,化学需氧量106.19万吨、总氮14.52万吨、氨氮4.26万吨、总磷1.68万吨;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为,氮氧化物70.49万吨、颗粒物71.12万吨、二氧化硫20.97万吨。

  “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相比,十年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污染治理能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主任王成贵表示,2017年,我省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工业用水强度比2007年下降91.4%,综合能耗下降48.8%;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减少了85%、73%;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了71%;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能力得到普遍提升,畜禽规模养殖场粪便和尿液资源化利用比例分别达到了86.9%和80.1%。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刘天卓表示,此次普查是助力安徽绿色发展、摸清生态环境底数的一次重大省情调查,普查结果揭示了我省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为全省“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夏胜为)

(责编:吴西露、郭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