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全面推行低保特困审批权限委托下放

2020年07月31日10:55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为持续深化民政领域“放管服”改革,宁国市自8月1日起将城乡低保及特困人员供养审批权限委托下放到乡镇(街道),切实提高救助对象的精准度和审批时效。

简化优化救助审批流程。围绕“减环节、简手续、提效率”目标,将低保申请办理“三环节、十步骤”简化为“三环节、八步骤”,并同步取消“二榜公示”,审批时限由43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将特困申请办理“三环节、九步骤”简化为“三环节、七步骤”,并视情取消“民主评议”,审批时限由40个工作日也缩短至20个工作日,切实让因突发病、灾等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群众能够及时得到救助保障。

压实夯实乡镇兜底责任。审批权限下放后,社会救助模式由原来“乡镇审核、市级审批”变为“乡镇审批、市级备案”,乡镇(街道)从“二传手”转变为“守门员”。针对界限模糊、情况难以把握的“疑难杂症”,乡镇(街道)将会召开联审联批评审会,由参会人员发表表决意见,共同把关,决定是否将其纳入低保范围。同时,通过公安、住房、税务、交管、工商等部门渠道,进行大数据比对筛查,严防“四有人员”享受低保及“死亡保”“骗保”等现象发生。

建立健全市级监管制度。为切实防止放而不管、管而无效问题,建立健全立体式、全方位的监督制度。一是承诺自我监督。救助对象在申请之前,需将家庭财产情况、经济收入情况及困难原因进行声明承诺;在获得救助后,若上述情况发生变化,需在1个月内主动告知。二是强化市级监督。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每季度对新申请救助对象按比例进行抽查,并向乡镇(街道)书面反馈抽查意见,提出整改要求,确保城乡低保政策精准落实。三是实行三级立体监督。在市级、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均设置社会救助服务热线,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全程监督,对存在的疑问,做到有疑必答、有疑必解。(刘驷嘉)

(责编:范晓琳、常国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