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高校“强技”毕业生 就业很吃香

人民网记者 李阔

2020年07月25日06:47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供图

“云招聘”“线上投简历”“云面试”……特殊的毕业季,不少同学已作别母校,奔波在寻找工作的路上。

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季遭遇“疫”情,许多人就业受阻。不过,对于董云亮来说,还未毕业,就轻松拿到了心目中的理想工作。目前,他正在知名电商三只松鼠公司工作,从事工程项目的采购。

“对我个人来说,这个岗位是公司的对外接口之一,不仅要面对公司内部各部门的需求,还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供应商,能在三只松鼠的平台上,深入接触社会,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作为A股上市不久的年轻企业,2019年,三只松鼠实现销售额超过百亿元。能在这样的电商平台公司工作,董云亮直言,“它使奋斗者有所得,是我非常认可和喜欢的公司。”

老师授课现场 安信工供图

董云亮毕业于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它既非985,也非211,只是安徽省芜湖市一所民办本科院校。截至7月中旬,这所看似名气不大的院校,2020年毕业生就业率已超过80%,旗下二级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更是达到96%以上。

如此难得的“战绩”是如何做到的?这还得从它的历史说起。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成立于2003年,2012年,隶属关系改为科大讯飞与安徽工程大学合办,2016年,更名为现在的名字,现在完全隶属于科大讯飞公司。

随着主办单位的变更,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迎来了飞速发展期。“我们校长吴敏教授是由中国科大选派,学校二级学院院长大都由中国科大教授兼任,依靠科大讯飞资源,学校设置了包括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在内的24个应用型专业。”在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杨文宝眼里,正是有了中国科大和科大讯飞的加持,学校才有了如今突飞猛进的发展。

学生在RM实验室调试战车 安信工供图

在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提供的宣传片中,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描绘要把该校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百年名校:“要以产业工程师和创业企业家的摇篮为办学愿景,我们不仅在硬件、资金和人才投入上加大力度,还要在产业资源上进行一个很好的对接。”

对于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来说,知名企业办学带来的不仅有显著的产业优势资源,还有非常灵活的办学机制。“突破传统办学理念,通过面向市场,聚焦应用,创新驱动来培养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应用人才。”中国科大博导、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吴敏接任后,在改革传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即三段制、三明治、三学期。

据介绍,在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实践学时占到总学时的40%,工科和艺术类专业更是占到45%。“我们学校的培养模式最具特色的是‘三明治’式的教学,丰富的小学期经验和实习经历能够让我们快速适应职场生活,而不会出现刚入职场时的‘水土不服’。”董云亮正是这种教学改革的受益者。

三下乡活动 安信工供图

由于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精神,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很大提升,相对而言,更具有竞争力,吸引更多企业青睐。

姚大为是该校艺术设计学院的毕业生,去年7月前往上海正新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实习,今年还未毕业,就被公司领导看重,签署了正式劳动合同。“一起来公司实习的有十几个学生,最终只有我们学校来的6个人留了下来。”姚大为说,他们学的是环境设计专业,专业对口,实践能力又强,很容易找到工作。

“这两年,艺术设计学院推行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提高了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叶克军说。

机器人制作完工后的调试 安信工供图

今年上半年,三只松鼠校园共招聘了1552人,其中校园招聘485人。在三只松鼠公司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总监汪三红眼里,“能折腾、耐磨损、有韧性,认同松鼠核心价值观的毕业生才是我们想要的,若能有创新精神、商业思维,就更有竞争力了。”

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高校就业形势压力较大,个别高校在就业率统计方面甚至出现了造假。前不久,教育部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核查,目的就在于准确掌握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就业再难也不能掺水分,我们学院在统计学生就业时,不仅要看就业协议,还要不断跟踪毕业生就业的整个过程,一旦有人中途毁约,重新寻找工作或考研等,就要随时调整数据。”在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执行院长袁立庠眼里,毕业生就业率的真实性是学院办学的底线。

调试战车 安信工供图

“毕业生就业是对高校办学成果最直接的检验,是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最直接的体现。”吴敏认为,只有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提升,学生学到真正本领,才能最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

面对疫情带来的毕业生就业困难,当前各地区、各部门正集聚众智、凝聚合力,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努力优化就业服务,助力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作为求职创业的主体,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努力、就业理念的转变也至关重要。

7月13日,人民日报刊发署名评论文章《助力高校毕业生求职 就业率不容丝毫造假》。文章认为,毕业生要想找到心仪的岗位,必须实时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就业预期。毕业生求职,最终比拼的还是综合实力。

(责编:关飞、郭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