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南陵:青年突击队筑起防洪“青春堤坝”

2020年07月19日11:35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受连续强降雨影响,位于安徽南陵县境内的长江支流漳河资福河段水位不断上涨,防汛形势严峻,连日来,籍山镇新建村新联圩防汛点所有防汛人员全部进岗到位,24小时轮班,对防汛埂段每2小时拉网式巡堤查险,发现险情立即处置,确保将各类防汛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在这里,有这样一支青年突击队,他们中最小的刚刚高中毕业,面对防汛压力,党群合力,众志成城严防死守,成功化解一次次险情,为当地群众筑起坚实的防线。

7月7日,凌晨两点半,籍山镇新建村土桥圩段突发渗漏险情。险情就是命令,突击队员们第一时间集结在埂段上,两三人一组,冒着大雨开始装石子、打包、运送下水,对渗水处进行围挡堵漏……从天黑到天亮,经过近十个小时的奋力抢险,该处险情得到有效控制。

一直等到渗点流出清水,年青的突击队员们才敢歇一歇,穿着和着泥水的衣服躺在地上,大口喘气。20岁的刘银辉就是其中一员。今年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在读的他由于疫情原因没有及时返校,听到村里在招募突击队员,刘银辉主动报名,“今年正好赶上了家乡的汛情,作为青年人,我们体能好、反应快,当然要积极投身于家乡的防汛工作,为保护我们的家园,也为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尽我自己的一份力量。”小伙子说起话来,眼神坚定,沾满泥土的脸庞精神奕奕。

说起队里这个年纪轻轻却踏实稳重的小伙子,大家都赞不绝口,防汛条件艰苦,巡堤要日晒雨淋,刘银辉经常手握长杆一边探路一边拨开茂密的草丛,仔细检查看是否有管涌、渗漏等隐患,每当雨天巡埂,雨水顺着袖口、领口和裤腿流入,即便穿了雨衣,一趟下来也淋得透湿,但他一直都咬牙坚持,有时突发险情,在水里一泡就是几个小时,刘银辉也从没说过一个苦字。

在新联圩青年突击队里,队伍排头是一位身材健硕,人高马大的年轻小伙,还有着婴儿肥的脸蛋看起来尤其稚嫩。他就是这个突击队里年龄最小的陈有原,刚刚高中毕业的他,主动报名突击队,和爷爷还有爸爸一起守护着祖孙三代共同的家园。“我们家三代人都住在新联圩堤下,小时候我看着爷爷和爸爸去防汛一线,他们告诉我守住了圩堤才能保护好我们所有人的家。”爷爷和父亲的话,陈有原一直记在心里。

66岁的陈义春从20来岁起就一直在圩堤上,经验丰富,防汛值守以来,爷孙三人经常一起巡堤,铺防水膜,“你这边拉紧一点,顺着铁丝把绑紧一点,动作快一点啊。”圩堤上,陈义春对着正在水里固定沙袋,进行防渗工作检查的孙子耳提面命,叮嘱陈有原紧急情况下处置塌方、渗漏、管涌等险情的经验方法,“我从二十几岁就开始保护圩堤,现在我年纪大了,他们不放心让我下水,但是我的儿子和孙子主动接下这个接力棒,和我一起守护我们的大堤,绝不能让我们的家园受到一点损害。”陈义春说。

积众之力无不成,越是艰难越向前。自6日起,全县河流水位普遍上涨,所有防汛人员自驻守起,一天都没有回过家,泡面、手电、铁锹、永远都干不了的衣服成了这些天他们的标配,然而无论多辛苦,他们坚持始终冲锋在前,不分昼夜连轴转,全面构筑安全防线,在风雨之中彰显责任担当,誓要打赢防汛救灾这场大仗硬仗。“我们新建村新联圩长2.9公里,汛期来临前我们组织吸收了20名年轻人组成突击队,每天对大埂进行巡堤、堵漏,在前期排查当中,我们共发现了7处大小不同的渗漏地段,并在24小时内将7处的险情全部排除完。下一步,我们将一如既往按照2小时一班的巡埂制度认真排查,水不退、人不撤,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抗洪这场硬仗。”籍山镇新建村党总支部书记向永山说。(桑惠 包杰)

(责编:吴西露、郭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