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重病不言弃,致富带着穷乡亲

2020年07月14日14:50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天灾人祸不是他放弃的理由,治病欠下的巨额医疗费更没有把他压垮,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他不仅不是贫困户,还成为了致富带头人,他就是蒙城县楚村镇中袁村村民蔡长清。

突患疾病 坚强面对

2008年春节前夕,寒风像手术刀般锋利、尖锐,却不能切除他体内的疾病。全身浮肿,无力,精神不振。医院的检查单至今仍令他触目惊心:尿毒症晚期,必须进行肾脏移植。

那一纸病例诊断书,也是一张判决书,把一个家判入了无底的深渊。望着日夜为家操劳憔悴的妻子、刚刚满月嗷嗷待哺的幼儿、白发苍苍的父母,他几乎绝望了,但他又清醒地意识到,作为这个家的顶梁柱,如果他倒下了,家就塌了。他擦干眼泪,下定决心,一定要战胜病魔,把这个家撑起来,给家人一份安定、富足的生活。

高额的医疗费用,很快花光了家里所说的积蓄。钱不够,就四处向亲戚朋友借。然后,到北京、上海和全国各大医院,进行中西医治疗。时间一天天过去,花钱如流水,很快“囊中见底”,病情却不见好转,只能靠透析维持,在医院等待肾源配对。一天又一天,漫无边际,一家人又陷入绝望。年底,院方终于传来好消息,有配对成功的肾源了!妻子闻讯时,背靠着门栓,双眼直直地望着被病痛折磨日渐消瘦的蔡长清,早已喜极而泣,口中喃喃自语:“有救了,有救了,俺的长清终于有救了啊!”蔡长清,这个平日倔强的七尺男儿,此刻,已泪流双颊。

2008年12月,蔡长清在妻子的陪伴下前往郑州第五人民医院做了肾脏移植手术,手术很成功,一家人终于长出了一口气。但是,70多万元的债台高筑,而且,以后每个月还要服用大量昂贵的药物维持肾脏排异,家里真是一贫如洗,真的到了穷得揭不开锅的地步。

岁寒知松柏,危难显真诚。2014年,村两委在了解了蔡长清家庭情况后,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落实了多项扶贫政策,这才让他们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在感到温暖的同时,蔡长清立志要靠自己的双手脱贫。

不等不靠 自强不息

病情慢慢好转、身体逐渐康复后,蔡长清又出门去务工了。身上70多万的债务,无时无刻都在鞭策着他,如何还清债务,脱贫致富,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呢?光靠外出打工是不现实了,就是全家不吃不喝,七八十万的债务,也够还一二十年的!他也迷茫过,彷徨过,最终,他找到了希望:搞养殖,养鸡。

他开始利用打工的间隙,四处学技术,虚心请教。后来,干脆到脏乱差的养殖场务工,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养殖技术。慢慢,脱贫致富在他心中也有了一个清晰的蓝图:在家乡建一座蛋鸡养殖场!

2016年春节,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村里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规划。村里当即表示支持,结合蔡长清的以往经历、身体状况等因素还帮他办理了扶贫小额贷款。钱虽不是很多,却给了他信心和决心。说干就干,他利用这笔钱,以及向乡邻借来的钱,在扶贫干部和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建起一大一小两座养殖厂棚,引进蛋鸡苗5000只。

他把养殖场当成了家,一天到晚,一门心思都扑到了蛋鸡的养殖上。2016年10月,蛋鸡开始产蛋了!由于鸡蛋个大,品相好,迅速打开本地市场,每天都供不应求。一个个鸡蛋充实了他脱贫的希望,一只只蛋鸡背负了他致富的梦想!2017年,他们家年收入达5万元,顺利脱贫。

发展产业 愈挫愈奋

2018年1月2日,一场暴风雪铺天盖地而来。一夜之间,养殖场被大雪压垮,5000只蛋鸡全压在废墟里。望着坍塌养殖场,听着蛋鸡的哀鸣,他心如刀绞。村两委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到养殖场帮忙,把幸存的3000余只蛋鸡转移到小养殖场。望着大家忙碌的身影,任凭天气再冷,天灾再重,他心中还是暖暖的,那一股股暖流在他心中奔涌、激荡。

养殖场塌了,他依然站着。1月17日清晨,他还没从雪灾中缓过来,又一场灾难尾随而至。由于加温的电线温度过高,引发火灾。仅仅2个小时,小养殖场就被大火烧个精光,烧死、烧伤2000余只蛋鸡。他在废墟前默默地坐了一天,老父亲担心他一时想不开,几次欲上前开导,但又怕自己的眼泪控制不住,只能增加儿子的思想负担,他只能远远的躲在一边看着心爱的儿子默默流泪。直到临近傍晚时,蔡长清才缓过来,借助微弱的灯光,他看到了父亲,看到了那个为他担忧一天而滴水未进的父亲。他哭了,在这个寂静的乡下小村,在慈祥的父亲面前,他无拘无束的哭了,哭的像个孩子。父亲走过来贴着蔡长清额头安慰道:“儿子,十年前那么难咱不都都挺过了吗?今天这算个啥,有爸在呢!”蔡长清擦擦眼泪,望着老父亲那张几年来为了自己,慈祥的面庞已是沟壑纵横,他和父亲粗糙的大手紧紧握在一起。

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村里和镇里又向他伸出援助之手,让他的灾后重建工作有了保障。所谓水不激不扬,人不激不奋。从哪里跌倒,他还要从哪里爬起来。他吸取了这次灾难的教训,迅速调整思路,把剩余的蛋鸡全部出售,多方筹集资金20万元,在原址新建两座高标准、现代化养殖厂房。这次天灾,他也有责任,他把精力都放在了蛋鸡上,忽视了厂房建设。这和人一个道理,身体的硬件不行,干什么都有隐患,缺少免疫力。

争先脱贫 感恩奋进

正是,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闯过隘口才能一马平川。现代化养殖厂房内,新引进的8000只优良蛋鸡苗,在他日日夜夜的注视下,挥舞着脱贫致富的翅膀,茁壮成长。随着禽类养殖市场的复苏,仅仅2年,他不仅收回成本,还盈利了10万余元。

搞养殖,粪便是个大难题,气味大,病菌多,污染环境,影响周边村民生活。如何变废为宝呢?经过考察,他一方面建沼气池,化鸡粪为沼气,除满足自己使用外,还能供2户贫困户使用;另一方面,化鸡粪为有机肥,用于流转的50亩地,进行经济作物的种植。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双翅膀的天空是孤独的,百鸟群翔的天空才绚烂。对于贫困户,他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想法设法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

袁文超、袁青父子,贫困户,家住中袁村南小袁庄,一个七十多岁,一个年近五十,由于饱受慢性病的折磨,常常药不离口,生活非常困难。蔡长清和妻子商量后,就在养殖场给他们提供就业岗位,让他们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这样,父子俩既能相互照应,又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也让脱贫摘帽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袁树廷夫妇,贫困户,家住中袁村前袁庄,50多岁。袁树廷患有心脏病,无法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他就让他们干些捡鸡蛋的轻活,增加收入。

他还利用流转土地,种植葡萄、蔬菜、西瓜和甘蔗等,给贫困户提供10多个田间管理作业的岗位,让他们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太感谢长清了,让俺们这些贫困户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挣钱。”“这两天虽然天气很热,可每天能挣五六十元,不出村就有了一家人的经济来源,让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新希望!”田间劳作的贫困户们纷纷感激地说道。

新冠疫情发生后,蔡长清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请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不仅主动请愿承担起村内卫生及消毒工作,而且尽自己绵薄之力,联合本村养殖场主、服装厂老板等4人捐款10000元,购买口罩、消毒液以及生活物资慰问中袁村各个点执勤人员。虽然在别人眼里这2500元不算多,但是对他这样的家庭,已是尽力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蔡长清用实际行动向乡亲证明,吃水不忘挖井人,自己生活好起来了,也不忘回馈社会,饮水思源,不忘党恩。(邵泽涛)

(责编:郭宇、关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