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张母桥镇:扶贫宣传有“门道”

2020年07月13日10:52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我们每名党员干部都应该不断增强群众意识,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真正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党课上,舒城县张母桥镇党委书记王波正以“坚守初心抓党建,聚力脱贫促振兴”为主要内容给全镇党员干部,以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组织力。

专题党课“有营养”

据悉,认真开展“三会一课”,是张母桥镇规范组织生活,密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举措之一。由党支部书记结合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联系张母桥镇和村实际,为广大农村党员讲好党的历史、讲好党的政策,真正把党课讲到党员的耳朵里、更讲到心坎上

七一期间,全镇村累计开展党课15次,受众群体达770人次。各支部书记以上率下、带头学习、带头宣讲,结合理论高度和鲜活的例子,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更鼓舞了党员干部人心。

农家板凳会“话家常”

“别的咱们不用多说,就看看徐大武这几年家里的变化,你们说说,是不是一年更比一年好啊,你看他现在天天乐呵呵的”。在张母桥镇林业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陈勤弟在午饭后,和几个村民正围坐在一起话家常。

在农村庭院,经常会看到扶贫干部组织十几个人坐在板凳上围成一圈,大家在一起亲热地交流着,时不时还传来阵阵笑声。这是该镇以讲故事、聊家常的方式为贫困户们宣讲理论政策,扶贫干部们深入田间地头、家庭庭院给贫困户们宣讲。很多政策是书面性,许多不识字的贫困户看不懂,扶贫干部就做起了“翻译官”,通过方言解读、闲话家常把理论的政策说出来,并针对性地予以讨论,枯燥的理论内容变得通俗易懂,党的理论、政策在与百姓的交谈中就落地生根,“板凳会”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样就像聊天一样的宣讲我们愿意听、听得懂、能领会,大家还可以一起讨论,提高了我们的参与度,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了,我们就需要这样‘接地气’的方式!”六月份,全镇“板凳会”受众群体就达到650人。

便民大喇叭“响起来”

“老曾,看你平时都在地里忙农活,怎么现在政府养鸡给多少补贴你这么清楚,都快成咱们村里的百事通了?”在李堰村的板凳会上,大伙好奇的问着村里的贫困户曾加来。

“我虽然忙农活,但耳朵还闲着,现在村里的喇叭里经常给我们放一些扶贫政策什么的,天天听还能记不住啊!”曾加来笑着回答道。

小喇叭有大作用,在张母桥镇每个村,大喇叭的作用无可替代,受众群体也更加广泛,群众利用“碎片化”和干农活的时间,随听随学。“学习强国乡村大喇叭开播啦!”每天准时时间,全镇13个村的大喇叭都会按时响起,各种各样的节目让小喇叭“声”入人心,受众群体达到近万人。

“在田里干活时,我还能通过大喇叭听听党的理论政策,配上音乐,听着听着手头的活好像都轻松了不少!”砂院村贫困户童国庆笑着说。

多种形式的理论政策宣讲接地气、有生气,群众记得住、记得牢,架起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邱璇)

(责编:范晓琳、金蕾欣)

推荐阅读